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创刊于1956年,发行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当前位置:首页 / 副刊 / 新闻详情 < 返回
我在党的培育下成长

发布时间:2021/01/22作者:洪 汫(口述) 陈克振整理来源:点击量:6165鹭风报1498期08版 副刊


       我1957年从新加坡回到家乡安溪,接办了三叔父捐办的幼儿园。64年来,我在党的培育下,从家庭主妇成长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培育大量幼儿上小学。我所在幼儿园成为全国少有超半世纪的侨办幼儿园之一,我和幼儿园荣获许多全国和各级表彰的荣誉。我曾荣任县人大常委会等单位的领导,还出席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表彰大会,受到胡耀邦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合影留念,这些都让我终生难忘。

08-1.JPG

归国接办幼儿园

       我1930年8月生于新加坡,祖籍南安市英都镇。我的祖辈早年移居新加坡,父母生育我们兄弟姐妹10人,我因家庭困难未能上学。长大后与安溪人吴彭泉结婚。丈夫的三叔父吴水阁,是新加坡商界名人,热心家乡教育事业,预见发展幼儿教育的重要性,1955年就捐资在家乡创办墩坂侨办幼儿园,以本家住宅为校舍,聘请教师办学。

       三叔父考虑为了办好幼儿园,提议我们夫妇回乡接办幼儿园。我们没文化没经验,担心不能办好幼儿园,但是三叔父鼓励我们大胆接办。我们尊崇三叔父的教诲,就鼓起勇气,听从三叔父的安排,决心努力克服困难,尽力办好幼儿园,即于1957年2月受命回国,怀着一股热情投身家乡的幼教事业,挑起接办幼儿园的重任。

       我们回国后,按照三叔父的嘱咐接办幼儿园,由我担任园长,负责管理幼儿园,聘请幼儿园教师,招收幼儿入学上课。丈夫协助我管理相关工作。俗语说万事开头难,我们也是如此。在刚办幼儿园时,遇到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但都被我们克服了,终使幼儿园成功被接办了。

       幼儿园开办时,还是解放初期,乡亲们还没有见过幼儿园,不了解幼儿园,招收幼儿入学遇到困难。虽是实行免费入园的,但报名入园的人很少。我即到家乡各个角落,挨家挨户进行动员,才有30多人报名入园。开始只办一个班,后来增加到近百人,办成三个班。

       为了不辜负三叔父的期望,我专心致志努力办好幼儿园,经常向三叔父汇报办园的情况,得到了他的赞扬和支持。他鼓励说:“你尽力办好幼儿园,所需经费由我负责,如有什么困难,你尽管告诉我,我会帮助解决。”他的关心和支持,增强了我办好幼儿园的信心和力量。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各地学校都停课闹革命了,幼儿园也不例外。我向三叔父反映,他鼓励和支持我坚持办下去。我为了确保幼儿园能持续办下去,采取分散办学的方法,把幼儿园的三个班,分成3个地片办班,以分散目标办园,使幼儿园得以持续办下来。

       1979年,改革开放刚开始,年逾古稀的三叔父,关心在家乡创办的幼儿园,特地回来家乡探亲,视察幼儿园创办的情况。他兴致勃勃地观看了孩子们表演的节目,翻阅孩子们的练习本和图画簿,与园里的老师和孩子们亲切交谈。他看到孩子们穿着整洁、礼貌活泼,又仔细察看各级奖励幼儿园的奖旗、奖状和奖品。

       在视察幼儿园之后,三叔父对幼儿园的创办的效果很满意,感到非常欣慰,觉得他捐办的幼儿园有成效,捐赠的钱没有白花。他满怀信心地说:“你要坚持把幼儿园办下去,并继续努力将幼儿园办好,有什么困难随时告诉我,我会支持你解决困难。”他还决定捐资兴建一幢3层的大楼,作为幼儿园的新校舍,并捐资添置幼儿园的教学设备,为办好幼儿园创造条件。


荣获各级多项奖

       我接办墩坂侨办幼儿园以后,有了三叔父坚持捐资做后盾,有各级各有关部门给予关心和支持,有教师的辛勤努力,墩坂侨办幼儿园的办学取得了好成绩。创办60多年来,已为小学输送了5000多名合格的小学生,其中恢复高考以来已有100多人考进大中专院校深造,成为全国少有的办园超过半个世纪的侨办幼儿园。

       我在新加坡只是一名家庭妇女,既没有文化,也没有工作经验,回国后在党的培育下,得到家乡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我虚心求学求教,大胆开展工作,培育了大量幼儿上小学,得到各级各部门的肯定和表彰,自己也从家庭主妇成长为一名幼教工作者,为发展幼教事业作出贡献。

       幼儿园的创办获得成功,荣获各级各部门的表彰,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文明单位”,市教育局评为一级达标幼儿园;省侨办授予“福建省侨务工作先进单位”,省妇联授“福建省三八红旗集体”等称号,肯定创办幼儿园作出的贡献;时任省委副书记何少川、副省长潘心成,还来到幼儿园检查指导工作,使幼儿园的师生受到很大的鼓舞。

       幼儿园还荣获全国有关部门的表彰。1979年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1982年国务院侨办和全国侨联授予“全国侨务系统先进集体”称号;1983年全国儿童少年工作协调委员会授予“全国儿童少年工作先进集体”称号。1999年,北京科学电影制片厂来幼儿园摄制《小朋友游春》等3组影片,让师生受到鼓舞。

       我本人也先后荣获各级各部门的肯定和表彰。我在当选为多届的安溪县人大代表之后,1983年,当选为福建省第六届人大代表,并在1984年当选为安溪县第九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在1983年的安溪县第五次侨代会上,当选为县侨联第五届副主席。我在获得“省三八红旗手”之后,又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我的工作事迹,还被刊载在《安溪乡讯》、《泉州乡讯》、《福建侨乡报》、《女子天地》、《福建日报》、《福建侨报》等各级的多家报刊上发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还将我的事迹向世界广播,我为祖国的幼教事业作出一份贡献,却得到各级的许多荣誉,让海内外的同胞知道了,应该感谢党和人民以及媒体给我的这些殊荣。


领奖热泪洒京城

       1982年底,我接到侨办和县侨联的通知说,国务院侨办和全国侨联要在北京举行归侨、侨眷、侨务工作者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表彰大会,要我代表墩坂幼儿园先进集体出席表彰大会。

       接到通知后,我的心情非常激动,一时热泪盈眶,当晚睡不着觉。我反复想着,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归侨女,受三叔之托办好幼儿园,却得到省市县和全国各级部门的表彰,并且国务院侨办和全国侨联还要我代表幼儿园赴京出席表彰大会,享受这么高的荣誉,这是我终生难忘的大喜事。

       我进京以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福建厅报到,参加受表彰的全国归侨、侨眷、侨务工作者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代表共1000多人,这是我一生中见到的最大场面。当天开预备会后,我得知被安排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并且是安排在第二排,要面对台下的1000多名代表,这更是我一生未曾见过的场面。想到要让我坐在台上第二排看着台下的上千名代表,也让台下代表看着我,我觉得很害怕,感觉一定坐不住,还会发抖的。当晚回宿舍后,我越想越害怕,忍不住哭了。同宿舍的一位解放军代表看到后,就赶快来安慰我,说她明天会找有关负责人给我调整位置,从前面移到后面,你就不用怕了。第二天真的把我位置从第二排移到第五排,我这才放心了。

       表彰大会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1983年1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与会代表,并与我们合影留念。我站在第二排,位于胡耀邦总书记后面左边第六位。在照相之前,胡耀邦总书记和其他领导人与我们亲切握手,这是我一生最幸福的时刻,我把这张照片,作为珍品悬挂在大厅上。

08-2.JPG

获选闽籍优秀女性

       幼儿园的创办经费,一直由我三叔父支持,从未间断过。1994年12月,我三叔父在新加坡逝世。他逝世后,幼儿园经费由我的三叔母和她儿子持续支持,决心把幼儿园持续办下去。2006年,我三叔母回乡,看到幼儿园办得很成功,感到非常高兴,又捐赠一笔资金,重新装修幼儿园园舍及添置教具,使幼儿园面貌焕然一新。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年龄逐渐增大,到1984年,我将办园的任务交给媳妇周亚碧,我当名誉园长和顾问。她入园执教多年,从1976年起帮我管理幼儿园。1991年由县教育局任命园长。她致力办园,曾获县教育先进工作者等荣誉。近年来生源逐渐减少,现在入园人数只剩下70多人。

       我三叔父除创办幼儿园外,还热心家乡的各项公益事业。1968年,家乡发生特大洪水,村里靠溪边的数十户人家受灾,大量房屋倒塌,受灾乡亲无家可归,我深表同情,就向三叔父反映,三叔父即捐资在村里盖了两排套间房子,每排有12间房,共24间,每间可住一家人。这些乡亲得到安置后,都感谢我三叔父帮助他们度难关。

       我三叔父关心家乡教育事业,1954年曾捐资兴建墩坂小学校舍,后又捐资扩建。1984年,村里筹建墩板中学,村干部写信给我三叔父未见回复,我即在信上签名盖印表示支持。信寄出后,不久我三叔母回来,告知村委会愿意捐赠100万元建校舍,加上其他侨亲捐资,共筹资近200万元。校舍于1986年建成招生上课。三叔父荣获省政府首批颁发的捐资办学金质奖章,他逝世后,我三叔母和她的儿子继续捐赠举办家乡的公益事业。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福建省妇联在全省寻访与新中国共成长的70位闽籍优秀女性,我作为安溪侨乡的一名归侨女性,有幸被选上了,安溪全县唯我获此殊荣。接着,安溪县妇联领导班子成员特地来到我的家里,向我表示祝贺,并与我话家常,详细了解我的生活情况、身体情况,并为我送上鲜花。县妇联领导赞扬我从一个农村的普通女归侨,成长为曾任县领导、名扬海内外的侨乡女,希望我保重身体,安度晚年,让我深受感动。



下载鹭风报1498期08版 副刊
相关新闻

要闻|专题|侨乡动态|海外侨讯|人物|副刊|热点专题|数字报|海外版

版权所有© 厦门鹭风报社 闽ICP备19003249号-1 CopyRight © Xiamen Lufeng Weekly.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厦门市新华路78号华建大厦7楼鹭风报社 邮编:361003 投稿信箱:lfb1956@126.com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375号

鹭风报 扫描二维码关注鹭风报
随时随地收看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