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发布时间:2025-10-20作者:文/市欧美同学会 图/黄佳畅点击量:28鹭风报1732期04版 专题
10月12日下午,厦门陈嘉庚纪念馆内琴瑟和鸣、歌声激荡,“潮涌鹭岛 乐汇英才——福建省归国留学人员(厦门专场)音乐会”在此倾情上演。本场音乐会为第二届福建统战文化周暨厦门统战文化月系列活动之一,旨在以音乐凝聚海归英才共识,赓续留学报国传统,展现归国留学人员的艺术才华与爱国情怀。音乐会由福建省委统战部、福建欧美同学会、厦门市委统战部指导,厦门市欧美同学会(厦门市留学人员联谊会)主办。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欧美同学会成立110周年的贺信中,勉励广大留学人员弘扬留学报国传统,爱国为民,自信自强,开拓奋进,开放包容,投身创新创业创造时代洪流,助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这场音乐会正是对这一重要嘱托的生动实践。
报国初心 经典曲目激荡爱国情怀
音乐会在厦门同心混声小组的深情演绎中拉开帷幕。闽南语经典歌曲《祝福》与时代金曲《灯火里的中国》相继唱响——前者以乡音为纽带,十多位歌者分成四个声部用闽南语唱出对家国深深的眷恋;后者则以磅礴和声描绘“万家灯火”下的盛世图景。钢琴伴奏何厚霖指尖流淌的旋律与“灯火里的中国,青春婀娜”的歌词交相辉映,歌声如纽带串联起大家的情感共鸣。
当旅韩声乐博士、低男中音歌唱家雷泽宇以《祖国不会忘记》的浑厚声线唱响“我把光辉融进祖国的星座,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时,现场多位归国留学人员眼含热泪。这首承载着留学人员心声的歌曲,恰如市欧美同学会工作人员所言:“音乐会80%的参演者是归国留学人员,他们学成后选择回国投身祖国建设,用行动诠释着‘学成报国’的誓言。”
洋为中用 守正创新彰显文化自信
“我们尝试用现代乐器弘扬传统文化,也用民间艺术诠释民族精神。”旅俄双博士、钢琴家杨曦婷与大提琴家王淼共同带来的法国作曲家圣桑的著名作品《天鹅》旋律优美动人,传递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东方智慧; 旅德美声歌唱家何昕宇用优美动听的歌喉带领观众《乘着歌声的翅膀》重温留学岁月;旅德双簧管演奏家殷侃与古筝新秀刘一晨合作的《月宫》令人耳目一新——双簧管的空灵交织着古筝的宁静悠远;鹭岛扬琴乐团创新重构《月光变奏曲》,六位青年演奏家指尖跃动的清脆音符,展现着民族乐器的当代生命力;旅美钢琴演奏博士陈光群则用一曲《探戈》展现南美风情。这些艺术创新表明,真正的融合是在吸收外来优秀成果的同时,坚守中华文化的主体性,通过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最终实现文化的升华与自信的彰显,达到“以文化人”的境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双人舞《思君归》片段。华侨大学学生苏凯琳(中国香港)与潘国奇以柔韧的肢体语言,辅以原创词曲的深情吟唱,将游子对故土的魂牵梦萦化作具象化的艺术表达。
同心筑梦 统战文化凝聚奋进力量
音乐会不仅是艺术展演,更是统一战线凝心聚力的文化实践。主办方通过知识问答、现场互动等环节,将“留学报国”“中国梦”等主题巧妙融入——当观众踊跃抢答“欧美同学会的光荣传统是留学报国”“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等互动问题时,音乐会已成为一堂生动的思想政治课。
当压轴曲目萨克斯六重奏《我爱你,中国》的经典旋律响彻全场,观众报以热烈持久的掌声,这既是对留学报国传统的致敬,更是对“发挥留学报国人才库、建言献策智囊团、民间外交生力军作用”号召的响亮回应。
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音乐会落下帷幕。这场历时1个多小时的艺术盛宴,恰如一颗文化种子,在统战文化的沃土中孕育出跨越山海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