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创刊于1956年,发行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中文域名: 厦门鹭风报社.公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新闻详情 < 返回
鹭岛同心韵 统战文蕴深 厦门统战文化地标巡礼

发布时间:2025-10-15作者:来源:同心厦门点击量:16鹭风报1731期04版 专题

04-10.jpg       厦门是东南沿海著名侨乡,也是两岸融合发展的示范高地。这片山海相依的土地,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承载着侨胞深深的乡愁,也紧密联系着两岸同胞共同的文化根脉。优美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人文底蕴,交织出山海共融、开放包容的统战文化图景。

       岁月为证,山海共鸣。厦门的统战文化,书写在沉甸甸的历史卷帙中,镌刻在一代代人的奋斗足迹里,也更生动地呈现在遍布城市的“统战文化地标”之中。


思明区

●厦门大学囊萤楼

(思明南路422号厦门大学内)

  始建于1921年,是陈嘉庚先生兴建的首批厦门大学校舍之一。1926年,福建省第一个中共党支部——中共厦门大学支部在这里成立。它见证了爱国华侨的教育救国情怀,也见证了早期共产党人团结一心传播革命思想的历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林巧稚纪念馆

(鼓浪屿风景区晃岩路35-6号)

  寄托着著名无党派人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奠基者和开拓者林巧稚为守护人民健康无私奉献的大医仁心,也印证着一代爱国知识分子以身许国跟党走,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事业紧紧相连的拳拳之情。是全国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级“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南普陀寺(思明南路515号)

  中国佛教文化的一张名片、中华文化艺术的宝库,是近代汉传佛教办学史上早期院校“闽南佛学院”的创办地,诠释着中国宗教中国化的生动实践,也是开展宗教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是汉族地区全国佛教重点寺院,获评首届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


●华侨博物院(思明南路493号)

  由陈嘉庚先生晚年亲自创办。院藏中国历史文物、外国近现代文物及侨史文物实物8080件/套。现有《华侨华人》《陈嘉庚珍藏文物展》《自然馆》三个基本陈列常年对外免费开放。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社科普及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国家一级博物馆。

04-4.jpg

华侨博物院

●妙法林寺(励志路1号)

  见证了宗教界与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难之际同心同德、共赴国难的感人历史。抗战时期成为开展抗战宣传、爱国救亡的活动场所,诠释了宗教界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是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宗教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郑成功纪念馆(鼓浪屿风景区永春路73号)

  为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00周年而建,展示了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荷夷、收复台湾的光辉史迹,是印证两岸同根同源、凝聚中华儿女力量的统战地标。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鼓浪屿华侨文化展馆

(鼓浪屿风景区龙头路21号)

  由华侨捐建建筑提升改造而成,展现了鼓浪屿深厚的华侨历史文化和鼓浪屿华侨的光辉史迹。是全国优秀“侨胞之家”、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中国侨联联谊联络基层联系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湖里区

●仙岳山土地公庙(仙岳路1729-31号)

  闽台民间信仰的重要载体。“福德信俗(仙岳山)”是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首届于此举办的“海峡两岸福德文化节”已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两岸及海内外乡亲交流交往、深化海峡两岸民心相通的品牌活动。是福建省民间信仰活动场所联系点、海峡两岸(厦门)交流基地。


●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兴隆路23号)

  1984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厦门并题词的所在地。纪念馆记录了一大批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为厦门特区建设做出的重要贡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示范基地、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


●陈楚楠生平展陈馆(中埔社)

  南洋革命党第一人、闽籍百名侨杰之一陈楚楠的生平展陈,讲述着一位祖籍厦门的爱国华侨救国图存、投身革命的故事,是重要的侨文化阵地。

04-3.jpg

集美区

●霞城城隍庙(后溪镇城内里71号)

  台北大稻埕霞海城隍庙及诸多台湾城隍庙的祖庙,承载着两岸一脉相承的城隍信俗与文化根脉。是福建省重要的对台交流点之一,霞城城隍庙庙会习俗被列入第七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李友邦将军纪念馆(兑山潘涂社114号)

  铭记着台湾抗日先驱李友邦将军致力于反抗日本殖民统治、推动台湾光复的民族大义,是传承民族气节、凝聚两岸共识、反对分裂活动的重要阵地。


●陈嘉庚纪念馆(鳌园路24号)

  是讲好华侨故事、弘扬“嘉庚精神”的生动窗口,是牵系海内外中华儿女根、魂、梦的重要纽带,也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阵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全国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


●后垵红楼(后垵二里135号)

  由旅居菲律宾华侨张水曲建于1933年的中西合璧民居建筑,承载着海外侨胞“爱拼敢赢、回馈桑梓”的精神,是凝聚侨心、增进认同、团结侨胞共建家园的情感纽带。


●集美鳌园(鳌园路24号)

  由陈嘉庚先生亲自谋划建设,镌刻着对解放集美英勇烈士的深切缅怀与发展文化事业的赤诚初心。如今这里成为传承弘扬“嘉庚精神”,团结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重要平台,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国侨联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福建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南薰楼(鳌园路27号集美中学内)

  陈嘉庚先生亲自主持督建落成的最后一栋建筑,寄寓以教育造福桑梓、培育后代的深远理想。如今这里以“嘉庚精神”与华侨爱国情怀为情感纽带,以其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成为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大联合的重要载体。

04-8.jpg

南薰楼


●葆真楼(集岑路3号)

  由陈嘉庚先生亲手创办,是中国早期由国人自主兴办的平民幼稚园,坚持“葆真养正、立德树人”的幼教理念,始终秉持尊重童真、涵养正气、厚植家国情怀的育人传统。陈嘉庚先生通过幼儿教育启迪民智、培育新风,深刻体现其教育报国、团结民族的远大理想。


●文确楼(浔江路107号)

  由陈嘉庚先生族亲陈文确、陈六使兄弟于1937年捐建,是凝聚侨心、赓续传统的重要载体。经修缮活化利用,成为连接海内外侨胞、传播嘉庚精神的重要阵地。是国家级“侨胞之家”、厦门市科普教育基地。


海沧区

●青礁慈济祖宫(青礁村岐山东鸣岭下)

  被海内外各慈济宫尊为祖庙,是闽台传统中草药文化和保生慈济文化的重要传承地,也是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阵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建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开台文化公园(青礁村过田社)

  大陆首座以颜思齐开台文化为主题的文化设施,由海峡两岸颜氏宗亲及海内外人士捐资建造,是两岸同胞同根同源、血脉相连的生动见证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为福建省政协港澳台侨交流基地、海峡两岸青少年文化交流基地。


●莲塘别墅(新大街48号)

  见证了海沧华侨先辈远渡重洋、心系桑梓、育才兴教、投身抗战的历史故事,是海外侨胞与故土血脉相连的情感纽带,也是连接海外华侨华人、深化交往交流的重要平台。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厦门市社科教育普及基地。


同安区

●梵天禅寺(同安区轮山路99号)

  承载着千年佛教传承与中印文明交融的深厚历史,以浓郁的人文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联系海内外信众、涵养文化认同的重要纽带。


●华藏庵(西柯街道吕厝里409号)

  送王船习俗的发源地和传承中心,见证了绵延六百余年的送王船民俗传统,镌刻着两岸同胞同舟共济、共护海疆的民族记忆。为“闽台送王船”传习单位、省级民间信仰活动场所联系点、海峡两岸(厦门)交流基地。



下载鹭风报1731期04版 专题
相关新闻

要闻| 读城| 侨乡动态| 专题| 海外侨讯| 人物| 热点专题|数字报|海外版

版权所有© 厦门鹭风报社   闽ICP备19003249号-1    CopyRight © Xiamen Lufeng Weekly.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厦门市新华路78号华建大厦7楼鹭风报社   邮编:361003   投稿信箱:lfb1956@126.com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3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