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日前,国产古装剧《梦华录》热播。其片头与海报上的“录”字上部因多了一横引发热议,焦点在于该写法是否是错别字。相关讨论也引发了大家对汉字规范书写的关注。
相关专家表示,由于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无论是早期以象形为主的阶段,还是后来进入复杂的表意文字阶段,其形体都具有很强的多变性。汉字的一字多形现象,扰乱了字与词之间的对应关系,影响了汉字记录汉语的有效性,也增加了人们学习和使用汉字的负担,因而必须加以整理和规范。
数字化背景下,汉字字体更加多元,一些所谓的“艺术字体”,粗俗、草率地对汉字进行夸张变形,不仅影响了规范汉字书写意识,还背离了汉字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趣味,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造成了负面影响。新闻出版、影视媒体、展览广告等公共领域,应使用规范汉字。但汉字书写带有个性色彩,在非公共应用领域,在规范性的前提下,应对个性书写予以尊重。
值得关注的是,进入信息化、网络化时代,计算机汉字字体广泛应用于出版、影视、网络等面向公众的领域,较好地满足了单位和个人多样化、个性化的用字需求,但也存在字体运用场合不当、书写不规范等问题,有的字体甚至忽视了文字的书写规范、书写技法和文化内涵、审美特征。就此,相关专家呼吁,对字库设计者和相关企业来说,需要强化把关意识,提升审美水平。
在国际中文教学中,汉字规范书写尤为重要。“横平竖直皆风骨,撇捺飞扬是血脉。”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汉字作为形、音、义三位一体的文字符号系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的影响力。如何让外国学生从规范书写中感受汉字所承载的中华文化,是国际中文教师面临的挑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