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经过多次线上课程和一次比赛场馆内的实地培训,志愿者的前期准备工作总算是完成了。随着2020东京奥运会的开幕,志愿者们也开始按照排班参与到相应的比赛与活动中。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缘故,绝大多数的比赛场次都以无观众形式进行,因此我也从原定的Event Service(赛会服务)调整成了IF Service(内场服务)。
我负责的场馆是位于墨田区的两国国技馆,从我住的地方过去需要乘坐一个半小时的电车才能抵达。2020东京奥运会期间,这里主要进行拳击各级别的比赛。预定的集合时间一般是第一场比赛开始前两小时。正式开始工作前,几个队伍的志愿者先在准备室集合,先签到确认每个细分项目的人手情况,然后同组的志愿者们互相自我介绍并前往工作区进行最后的岗前培训。
第一次志愿服务工作,我主要负责人员流动控制。因为IF区域已经是内场,比赛开始后基本不会有其他人进入,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比较空闲。正百无聊赖之际,另一组的组长Afsheen过来和我闲聊了几句,这也为之后我工作的“升级”埋下了伏笔。
第二次进行志愿服务工作时,刚结束岗前培训,Afsheen就匆匆走来问我能否加入FOP(有关比赛场地内服务)小组顶替一位缺勤的志愿者。FOP队伍直接在拳台附近工作,直到比赛开始时,我都难以相信奥运会的拳击比赛就发生在我的眼前。尽管没有观众入场,但是看台上有不少亲友团为选手们加油打气,喊口号的、打节拍的、唱歌的,热闹非凡。选手、教练还有他们的后勤服务团队过去5年的心血,就凝聚在一场比赛三个回合的短短9分钟内。
第三次工作前,从赛程表得知当天有中国选手的比赛,一顿软磨硬泡后我终于得到了近距离观看中国健儿拼搏的机会。我的任务是将裁判判定的结果从技术台传递给解说台。比赛即将结束前,我已迫不及待地等候在技术台旁。看着工作人员飞快地在Winner(获胜方)那一栏写下“CHN”三个字母,我便第一时间拿起结果表,快步走向解说台。那一刻我“独享”了中国运动员获胜的消息。完成本轮工作之后,我奔向选手准备区,正好在通道中“偶遇”了中国运动员并合影留念。
这个夏天,在东京,我收获了一段完美的奥运会志愿者记忆。祝愿中国的运动员们越战越勇,突破自我,收获属于他们的佳绩。
志愿者和中国运动员并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