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上海的顺丰快递员小汪发现,过去5个月,找他和站点内的同事寄国际包裹的明显增多了。据他描述,“这些寄往海外的包裹主要口罩、防护服等个人防疫物资,大多数都是寄给亲戚、朋友,2-3月份最多。”
这还只是顺丰疫情期间业务繁忙的一个缩影。
2020年1-4月,顺丰的快递物流业务量分别为5.66亿票、4.75亿票、6.79亿票、6.11亿票,分别同比增长40.45%、118.89%、93.45%、88.00%。
据顺丰集团2020年一季度报告显示,业务量营业收入达到319.53亿元,同比增长38.1%。一季度,顺丰的快递市场占有率排名也挤进行业前三,仅次于中通的18.9%、韵达的15.2%。
对于过去几年深陷业务增速放缓压力下的顺丰而言,这一数据非常罕见。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近20%,但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的逆向增长了5.9%。快递行业从3月份从疫情中逐渐恢复到去年的水平。
疫情虽然影响快递企业短期业绩,但并未影响快递企业内在价值。相反,疫情一方面加深了消费者对于快递重要性的认知,另一方面有利于电商渗透率的提升,快递企业将从中受益。
这主要得益于顺丰在疫情期间坚持运营,而“通达百”等电商快递企业复工进度更慢,期间,顺丰自去年推出的面向电商客户的新产品——特惠专配的业务规模进一步提升。
事实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受特惠专配新产品带动,其业务量增速一直保持着不错的增长势头。顺丰这一下沉策略已然奏效。
顺丰在疫情期间积极承担了很多公益物资运输,尤其是航空公益运输,增加了营业成本,短期内对业绩有所影响。但企业正面曝光率增加,中长期来看为顺丰带来了品牌提升,待经济形势恢复后,还可能会带来叠加效应,有利于企业后续的融资活动展开,进一步开拓高端商务件。
不同于其他以电商小件包裹为主营业务的同行们,顺丰过去几年的战略明确:在夯实快递主业的基础上朝着综合物流服务商转型,在快运、同城、冷链、国际以及商业等板块均较早布局,并且营收占比逐年增加。
商务件是顺丰的主营传统快递业务板块,以时效、高价为特色,在2019年贡献了超过一半的营收。与此同时,顺丰的国际、冷链、同城、快运等新兴板块,均迎来长期利好。
以国际业务为例,顺丰国际业务目前主要与顺丰航空相互协同。顺丰航空在2009年成为中国首家民营货运航空公司,现今已发展为国内全货机数量最多的货运航空公司。
在国内疫情严格防控期间,顺丰航空贡献突出。自今年1月24日起,顺丰航空增开多个国内、国际航班。在1月24日至3月11日,顺丰航空累计执行驰援航班190个,运输防疫物资超过4600吨;顺丰国际累计运抵国内的来自日本、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美国及澳大利亚等地的海外防疫物资超过1200吨。
自2月底以来,顺丰航空密集开通了多条辐射东南亚、触达欧洲的国际航线,并且在4月新增一架在运营的全货机,机队规模增至59架。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顺丰国际业务将继续加强与顺丰航空、外部航空协同合作,发展更多全货机国际航线,以有效满足“中国制造”国际供应链物流运输时限需求。
除了依托自有的全货机,顺丰还配合采取包机的模式、飞机租赁业务模式,以更全面的航空运力布局国际业务。
资金弹药充足的顺丰快运有望在激烈的快运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与此同时,生鲜、医药冷链以及同城业务等板块均在疫情中迎来政策利好,顺丰在这些领域具有先发布局优势与品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