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8月23日,动力电池行业巨头宁德时代发布2022年半年报,营收和净利润超市场预期,但三大业务(动力电池、锂电池材料、储能系统)毛利率均同比有所下滑。
财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实现营收1129.7亿元,同比增长156.32%,接近去年全年收入水平1300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81.68亿元,同比增长82.17%。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0.51亿元,同比增长79.95%。其中,动力电池业务实现营收791.43亿元,同比增长159.9%。
结合宁德时代2022年一季报来看,其二季度扭转了“增收不增利”的局面。二季度实现营收642.9亿元,环比增长32%,超过市场预期的570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66.8亿元,环比增长347%。宁德时代财报中表示,营收和利润增长,主要在于公司克服了新冠疫情反复、原材料供应紧张等挑战,通过强化组织建设,优化运营安排,持续发挥技术研发、极限制造、产业链深度布局等竞争优势。
受原材料供应紧张影响,宁德时代三大业务上半年毛利率均同比有所下降,动力电池、锂电池材料、储能系统毛利率分别为15.04%、20.65%和6.43%,降幅最大的为储能,毛利率减少了30.17%。但具体来看,二季度情况较一季度有所缓解,毛利率为21.85%,环比提升了约7个百分点,已经接近2021年水平。宁德时代在财报电话会中称,二季度,大部分动力电池客户价格调整协商已基本完成,储能还有一部分仍在协商中。
作为头部企业,宁德时代的业绩表现与挑战具有很强的行业共性。一方面,电池需求量在快速增长,“2021年中国动力电池的投资已超过万亿,产能扩张到1000 GWh;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将进入TWh时代,产值也会进入万亿级别。”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表示。
另一方面,面对电池原料价格上涨,难有参与者幸免于难。此前一季度,除宁德时代净利润下滑,同为动力电池企业的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的净利润也分别下滑了19.43%和32.79%;孚能科技甚至亏损扩大至2.44亿元。
在中汽协总工程师、副秘书长叶盛基看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性增长,对上游原材料、关键材料、电池总成需求显著攀升,导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出现了多个环节的供需错配。而动力电池材料的价格回归正常和理性至少要半年或更长的时间。
结合宁德时代2022年一季度看,其二季度扭转了“增收不增利”的局面。如此转变,既离不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也有宁德时代自身的努力。
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国内新能源车销量为260万辆,同比增长120%。彭博社报道,到2030年,电池汽车在全球汽车销量中的占比,将从2021年的10%增长到40%。按照这一趋势,全球每年需要2500万到4000万辆的电动汽车,这也意味着需要更多的电池。
无论是国内还是放眼全球,宁德时代动力电池装机量均位列第一。“目前,宁德时代的产品已经覆盖了全球55个国家和地区,动力电池出货量超过了400GWh,全球每三辆电动车中就有一辆配套宁德时代的电池。”今年7月,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表示。
在保障供应链方面,二季度宁德时代与印度尼西亚ANTAM和IBI签署协议,投资建设印度尼西亚动力电池产业链项目,此外,宁德时代还在推动江西宜春含锂瓷土矿、贵州及宜昌磷资源产业链项目等的开发和建设。
“创新是宁德时代的核心竞争力。”这是曾毓群在多个场合反复提及的一句话。
2022年上半年,宁德时代研发费用投入为57.7亿元,同比增长106.5%,占总收入的约5%。截至6月底,公司拥有研发技术人员1.21万名,其中博士193名,硕士2233名,公司及子公司共拥有4645项境内专利及835项境外专利,正在申请的境内和境外专利合计7444项。
市场份额是最直观的。韩国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全球第一,市占率为34.8%,比去年同期提升6.2%,装车量71GWh。而这已经是宁德时代动力电池使用量连续5年位列全球第一。
宁德时代也在建设更多的海外工厂。截至目前,宁德时代在国内外共有11个生产基地,其中国外有两座。今年7月,宁德时代发布公告称,将在匈牙利建设第二家欧洲工厂,规划用地面积约221万平方米,施工期预计不超过64个月,项目建成后,将实现100GWh的动力电池产能。此前,宁德时代第一家欧洲工厂位于德国埃尔福特,报告期内已经拿到电芯生产许可,将于年底实现量产。
中金公司认为,随着海外新能源车市场起量以及欧美对产业链本土化诉求增强,中国国内锂电产业链产能出海或将成为趋势,宁德时代凭借在产品技术、成本以及融资便利上的优势,有望借产能出海进一步拓展海外业务,作为龙头的全球份额有望保持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