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本报讯 8月2日下午,厦门市荣誉市民、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外籍教授潘维廉一行风尘仆仆出现在厦门大学科学艺术中心。这位以“不见外的老潘”走红网络的教授,7月阔别了厦大31天,纵横中国大地2万公里,走遍了26个城市,圆满结束“重走中国行”,并与大家分享所见所闻。
“1994年,我的朋友曾质疑中国‘靠海的发展,内地没发展’,我决定亲自走一走,讲述真实的中国故事。”潘维廉在分享会上以这个小故事开头,向与会厦大师生分享了25年后“重走中国行”中的亲身经历,把所见的变化、所得的感受一一道来。
1994年夏天,“老潘”开着自己的金杯面包车,带着妻儿,历时3个月,走了4万公里,游历中国的大江南北。此次“重走中国行”,路线与25年前大体一致,潘维廉以厦门为起始点,到25年前他曾经到过的中国城市乡村,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或工作过的地方,包括延安、梁家河,纵横2万公里,足迹遍布26个城市,历时31天。
“‘1994年是土色,2019年是绿色’,在宁夏,25年前我看到的破旧的土房如今换上崭新的砖瓦房,绿化也做得很好!”“我采访各地的百姓生活怎么变化、为什么变化,他们告诉我的答案好多都提到了‘政策好’‘领导好’。”“我在贵州等地的偏远地区都随处可见贯通的隧道、高速公路、高架桥,西部变化太大了!”潘维廉说,“我本来以为这样的变化要四五十年甚至更久才会发生,没想到这么快”。
从城市到乡野,从东部到西部,从扎根基层的厦大人到三洲镇的“断臂铁人”,潘维廉步履不停,采访不断,亦笔耕不辍。潘维廉说,此行遇到的人和事让他再次见识了“中国有普通话,但没有普通人”,深切感受到了接地气的“中国梦”。他表示,会将25年来中国的变化写出来,向世界传播“更精彩的中国故事”。“希望再过20年我可以再跑一趟。”他说。
据潘维廉介绍,此行的所见、所感将会分成两本书出版,一本是由此行采访的30多名普通人来讲述“25年间生活是怎么改变的”,争取在9月底面世;另一本将由潘维廉讲述“中国25年方方面面的变化”,预计创作需要半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