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创刊于1956年,发行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新闻详情 < 返回
心系侨史 甘当铺路者 ——怀念中国侨联原副主席萧岗 连载(上)

发布时间:2023/08/11作者:特约撰稿 赵红英来源:点击量:6850鹭风报1623期03版 专题


        2021年2月4日,萧岗同志(以下称萧老)离开了我们 。次日,中国侨联党组书记、主席万立骏同志到萧老家进行慰问,我也陪同前往。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萧老离开我们已经两年半了。

        今年是萧老诞辰一百周年,萧老家乡厦门《鹭风报》希望组一篇纪念萧老的文章,当朝群大哥(萧老长子)邀我来执笔时,心怀忐忑,不敢承接,担心写不好。朝群坚持,便应了此事。我从事侨联工作37年,与萧老相识30多年,他是最令我敬重的侨联领导之一,也是我从事侨史研究和侨联工作的引路人。

       上世纪80年代,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侨联工作,30多年来,不但见证了侨联的发展和变化,更有幸的是能够与庄希泉、张国基、庄明理、洪丝丝、张楚琨以及庄炎林、萧岗等老一辈德高望重的侨领近距离接触,领略他们的风采,聆听他们的教诲。其中,我与萧老接触得最多。

03-1.jpg1949年,萧岗摄于中南海水畔


阅尽人间华侨的沧桑

        萧老祖籍是厦门禾山乌石浦村。据萧老回忆,他的家乡是厦门岛上一个偏僻且贫穷的村子,从乌石浦村到厦门城里,虽只有十来里路,但在一年中,他们很少能进一次城,偶尔有人进城,消息就会很快传遍全村,令乡亲们羡慕不已。厦门城里人称禾山人为“禾山猴”。由于家里贫穷,生活困境迫使少年时的萧老背井离乡,漂洋过海到缅甸仰光谋生,开始了穷华侨的生活。在仰光,萧老走上了为挽救中华民族危亡而奋斗的革命道路。新中国诞生前夕,在组织的安排下,萧老回到了祖国,进入中央统战部工作,成为新中国第一代侨务工作者。从一个穷苦华侨成长为新中国侨务工作者的道路,使萧老阅尽华侨的酸、甜、苦、辣。他对华侨深厚的情怀正是源于对华侨深刻的了解。


助推华侨历史学会成立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侨务工作百废待兴。由于过去受“左倾”思想的影响,人们对华侨华人的地位和作用并不了解。正确认识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树立起华侨正确形象,是贯彻落实党的侨务政策的重要一环。因此,加强对华侨历史和问题的研究,被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萧老便是华侨历史研究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

       早在1979年4月,全国侨联副主席洪丝丝和时任副秘书长的萧老到福建福州参加中国东南亚学会科学讨论会,就提出了有关华侨历史研究的一系列设想,包括成立华侨历史学会、筹建华侨历史研究所、出版有关华侨问题的书刊、创办华侨印刷厂等。

       1981年12月14日至20日,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有关的学术团体、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国务院侨办、全国侨联共83家单位的122名侨务和侨史工作者,在北京召开华侨历史座谈会。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与会同志听取了有关国内华侨历史研究状况的专题报告,讨论了华侨历史研究的意义、方向等问题。第二阶段成立华侨历史学会(1986年7月改为“中国华侨历史学会”),讨论通过了学会章程,并选举产生了学会第一届理事。廖承志担任名誉会长,庄希泉为首任会长,一批社会各界贤达和知名学者担任副会长,萧老担任秘书长。

       中国华侨历史学会是新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侨史研究学术团体,也是全国侨联在侨务工作领域中一个独具特色的优势品牌。它的成立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对重新确立华侨的历史地位、肯定华侨的特殊贡献具有重要意义。许多侨界领导如廖承志、庄希泉、洪丝丝、庄炎林、张楚琨、林兆枢、林军等都曾担任过名誉会长或会长。萧老没有直接担任过会长(第一届为秘书长,第二届、三届担任副会长,第四、五、六、七届为顾问),但在学会的成立和发展过程中,他始终如一,倾注心力,积极推动,铺石搭路,默默襄助。

       1981年12月,廖承志在接见参加“华侨历史座谈会”与会学者时曾指出,要把全世界华侨的历史、尤其是东南亚和南北美洲的华侨历史写出来,“写出来对于团结全世界各地区的华侨,对于促进国内的安定团结,对于教育子孙后代,都有好处”。

        学会成立最初几年,虽遇到了人员、编制、经费等问题,但作为秘书长的萧老,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在全国侨联的领导下,协助会长有针对性地逐步开展了一些具体工作。这些工作主要有:推动地方侨史学会和研究机构的成立,到1984年已成立了十多个地方华侨历史学会和研究机构;开展侨史资料的整理和收集工作,出版《华侨历史学会通讯》(1982年创办,1986年改为《华侨历史》,1988年改为《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是中国第一本向海内外公开发行,专门刊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文章的定期性学术期刊。在学者们辛勤耕耘下,还出版了《辛亥革命与华侨》(洪丝丝等编著)《华侨历史书刊目录》《华侨史概要》《美洲华侨华人史》和《东南亚华侨华人史》等书籍。萧老亲自为冯立冬的《缅甸百年史话》作序,为黄正华主编的《漳州华侨名人传》题词,为《侨史研究十年》撰写回顾与展望,并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为《世界华侨华人词典》《华侨华人百科全书》等一系列书籍的问世不遗余力,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敬佩。

       在萧老许多故事中,我拣一个讲。当时,侨史研究的成果著述刊行,面临着经费短缺的制约。依靠社会资助出版侨史著述,是从“振兴中华教育科学基金会”(简称振华基金会)开始的。振华基金会是新加坡华人陈水俊先生捐资建立的,陈先生担任会长,萧老兼任理事长,理事由银行、教育、侨务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资金主要用于教育、科研等方面的资助。据后来的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方雄普回忆,在萧老的努力下,从1992年10月开始,振华基金会设立了“侨史著述出版专项基金”。这笔钱,除每年投入支付《华侨华人资料剪报专辑》的印刷费用外,还资助出版了12本、近400万字的侨史著作,其中有《黄仲函财团的兴衰》《华侨简史》《中国侨务政策概述》《洪丝丝纪念集》《朱杰勤教授纪念集》等。而萧老本人虽然阅历丰富、贡献良多,却没有出版过自己的文集。

       中国华侨历史学会从创立至今,已走过了40多年的历程。对其前期的发展和工作的评价,可以用中国华侨历史学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刊《侨史研究十年》开卷篇《回顾与展望》中,萧老对侨史学会的工作所做的评价:“十年过去了,为中国侨史研究事业倾注了心力的许多前辈,如廖承志、庄希泉、司徒慧敏、洪丝丝、孙孺、朱杰勤等已先后离开了人世。可以告慰他们的是,这块空白的园地,由于前辈们和其他许许多多同仁们的辛勤努力,已初获硕果。回顾这十年,一项瞩目的成绩,是中国的侨史学术团体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并同研究机构紧密结合,形成了一个具有中国特点的侨史研究工作的格局,为今后研究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基础。”

      (作者系中国侨联副秘书长、经济科技部部长)


03-2.jpg1949年,萧岗(居中)摄于中南海某建筑前


下载鹭风报1623期03版 专题
相关新闻

要闻|专题|侨乡动态|海外侨讯|人物|副刊|热点专题|数字报|海外版

版权所有© 厦门鹭风报社 闽ICP备19003249号-1 CopyRight © Xiamen Lufeng Weekly.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厦门市新华路78号华建大厦7楼鹭风报社 邮编:361003 投稿信箱:lfb1956@126.com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375号

鹭风报 扫描二维码关注鹭风报
随时随地收看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