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创刊于1956年,发行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新闻详情 < 返回
施柏松 廖彩珍: 致力传播中印尼文化

发布时间:2023/03/10作者:陈克振来源:点击量:42287鹭风报1601期08版 人物

       祖箱福建安溪县的印尼侨领施柏松,是泗水安溪公会主席。他和夫人廖彩珍,合力经营五金行业及星级大酒店等,并在巴厘岛斥巨资创办巴厘努沙杜瓦剧场,致力弘扬传播中华文化和印尼文化。廖彩珍是印尼知名华文作家、印尼书艺协会主席、世界华文文学家协会副理事长,创业发展旅游业获得成功,为此获得印尼政府奖励。


贤伉俪合力创业    

       施柏松,1943年出生于印尼泗水,祖籍安溪县龙门镇后坂村,他的夫人廖彩珍,祖籍安溪县官桥镇上苑村。施柏松、廖彩珍均在印尼当地就读中小学和大学。大学毕业后,贤伉俪合力经商,先后创办了五金厂、铁钉厂、纸箱厂和多家造纸厂等企业,经营获得成功。

       施柏松、廖彩珍伉俪经商的项目,包括纸业、制罐、塑胶带、休闲业、食品加工等领域,还创办巴厘岛五星级大酒店和国际标准六星级大酒店,生意兴隆,业务得到不断发展。在事业获得发展之后,他们又斥资经营剧场,施柏松还任印尼巴厘岛旅游饭店协会会长。

       施柏松热心社会事业,经常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热心联络安溪乡亲。印尼泗水安溪福利基金会成立后,他被推选担任副主席。后来泗水安溪福利基金会更名为泗水安溪公会,他荣任泗水安溪公会会长。他任会长期间,热心为安溪乡亲服务,得到乡亲们的好评。

       廖彩珍从小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艺术造诣颇深,是印尼书艺协会主席、印尼泗水交响团辅导团主席。在创办巴厘努沙杜瓦剧场时,她担任剧场主席,发挥了领导者的作用,使剧场创办获得成功,有力地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也使中华文化和印尼文化得到传播。

       施柏松伉俪热爱家乡,多次回乡探亲。2017年4月,他们一行回乡参观考察,考察了EC产业园、龙门关公林温泉休闲庄、安溪湖里工业园等地,对EC产业园区便捷的交通条件和广阔的市场前景,表现出浓厚的投资兴趣。表示今后将寻找投资创业的机会,促进家乡经济发展。

       施柏松与其弟施天送、施柏连,热心家乡公益事业。1984年,施柏松兄弟捐资兴建后坂小学校舍,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2001年,施柏松兄弟捐资修建家乡的水泥路,方便大家出行,受到乡亲们的赞誉。


弘扬中华文化尽心力

       廖彩珍的父亲廖荣华是集美校友,她从小就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认真学习中华文化。她的中文功底扎实,小时候就帮助当地的华侨写家书,了解家乡各地的地名、地理知识和家族、宗亲等概念,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耕读传家”的宅家训,通过父辈的言传身教,深深烙刻在她的心中。

       施柏松、廖彩珍在传承中华文化的过程中,特别意识到中文的重要性。在上世纪60年代,印尼发生了排华事件,期间,廖彩珍正读高中二年级,华文学校关闭了,中文学习中断了,但是廖彩珍追求知识和爱好读书的热情没有变,仍在百忙中坚持自学。

       在遭遇排华期间,华文是不允许出现在任何公共场所的。在那样艰难的情况下,施柏松、廖彩珍伉俪总是抓住各种时间机会自己学习,后来成家有了孩子,他们也没有放弃对子女进行华文教育,坚持让孩子学中文、讲华语。经过长期的坚持,他们的努力获得成功。

       施柏松、廖彩珍认为,中华文化的传承是不能断层的,这在他们的家庭也没有断层过。在他们的教育下,四个孩子都认识中文、会说华语,这在他们同龄的华裔中,是少见的。正因为有了这一点,在中国和印尼两个国家延续海丝情缘、共谱发展新篇的过程中,他们拥有了比其他人更多的参与机会。

       在施柏松、廖彩珍看来,弘扬中华文化的传统是不能改变的。廖彩珍写了一篇题为《绿叶对根的情怀》的散文,刊登在家乡的《安溪报》上,表达她对故乡的感情。他们俩认为落叶归根和落地生根,这两者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统一的。“我们将自己作为中华文化在印尼的继承者,同时也是印尼文化的传承者,是两国民间和平使者及文化使者。”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尼国会演讲时,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施柏松、廖彩珍从中感受到,印尼将在此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他们建议,中国与包括印尼在内的东盟各国,可以优势互补,共同开发海洋经济、农业、矿业、旅游业等,在新的“海上丝绸之路”上,再一次扬帆起航。

       印尼华族在印尼打拼发展的同时,是印尼民族文化的传承者,也是中华文化的共同传承者,并一直为中印尼两国的和平发展而努力。在新的海上丝绸之路再次扬帆起航之后,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施柏松伉俪即在泗水创办印尼语、华语和英语的三语学校。随后大众化的三语学校遍地开花,中国委派大量的师资队伍前来助阵,让广大印尼青年赶上了时代的列车。


传承印尼文化获大奖   

       巴厘岛是印尼17500多个岛屿中最耀眼的一个,面积5620平方米,拥有“天堂之岛”“千寺之岛”“艺术之岛”“诗之岛”“东方的希腊”等众多美称,每年有超过300万的国际游客来到巴厘岛参观旅游,在巴厘岛迷人的风景与文艺氛围中流连忘返。

       2011年,施柏松、廖彩珍投入巨资,创建巴厘努沙杜瓦剧场,成为印尼的第一个综合剧场。廖彩珍高薪聘请海外资深艺术家,集结印尼各地艺人与舞蹈家,潜心创作,融合群岛民族艺术等,统筹推出大型舞蹈剧《天谭》,每逢周一、三、五、六晚,在剧院演出一场,并常驻公演。700多个座位的剧场常常爆满。

       在创建巴厘努沙杜瓦剧场时,廖彩珍希望通过《天谭》剧目的演出,能把印尼群岛独特的传统文化内涵,用艺术形式向全世界的游客传播,在带动印尼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加深世界对印尼的印象和了解。如今她的愿望成为现实,该剧院已成为世界各地游客领略印尼多元文化的重要窗口,获得各界的赞誉和推介。

       在剧院入口处,挂满印尼政界及各界名流赞美题词。中国前驻印尼大使卢树民也慕名前往观看,他看后连声赞赏,还欣然题词,赞美该剧为“群岛瑰宝”。

       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在观看《天谭》之后,称赞观赏《天谭》是经历一趟探索印尼群岛文化艺术的寻宝之旅。剧中还穿插扣人心弦的高空杂技表演和魔幻特技,惊险而飘逸,震撼人心。《天谭》是目前印尼唯一把千岛各族的文化艺术,浓缩汇聚于舞台的艺术表演综合体。

       廖彩珍在印尼作出的努力和对旅游业的贡献,得到印尼各界的肯定。2013年,廖彩珍荣获印尼创意旅游部颁发“印尼旅游业贡献奖” ,这是她因致力传播印尼多元文化,而获得的印尼国家大奖。

       新世纪丝绸之路中国媒体“万里行”记者团,曾特地来到这里,采访了施柏松和廖彩珍深化海上丝绸之路、传承发扬传统文化的情况。施柏松、廖彩珍欣慰地说:“我们的故乡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在海外贸易交流上富有经验,在东南亚国家有众多的华侨华人,我们期待在家乡新海丝路上有新作为,在发展新的‘一带一路’当中,我们愿意为之牵线搭桥。” 

下载鹭风报1601期08版 人物
相关新闻

要闻|专题|侨乡动态|海外侨讯|人物|副刊|热点专题|数字报|海外版

版权所有© 厦门鹭风报社 闽ICP备19003249号-1 CopyRight © Xiamen Lufeng Weekly.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厦门市新华路78号华建大厦7楼鹭风报社 邮编:361003 投稿信箱:lfb1956@126.com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375号

鹭风报 扫描二维码关注鹭风报
随时随地收看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