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返回鹭风报首页

厦门侨利面包厂

发布时间:2021/09/17作者:来源:点击量:5186鹭风报1530期03版 专题

03-3.jpg杨尚智在侨利面包厂工作

       改革开放初期,厦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商机。但当时想吃上地道的面包,还是件难事。只有绿岛饭店售卖面包,想吃还得走后门,而且绿岛饭店生产的面包是长条状,吃起来硬邦邦,口感像馒头,偏甜偏油,不少外国人都吃不习惯,说那个是蛋糕,不是面包。

       曾任侨利食品厂副厂长、董事长的杨尚智回忆当年的情形:大家觉得这是厦门软环境的缺失,要补上。那谁来做呢?厦门市委开会讨论,认为侨联跟外界有联系,做西式面包,有这个路径。当时参会的市委统战部陈洛副部长就拍胸脯说,半年让大家吃到面包。

       侨联领了这个任务后,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时任厦门市侨联主席颜西岳发动在港侨联委员和境外朋友,成立香港鹭江公司,与市侨联合资创办侨利食品厂。

       1984年3月开始抽调人员,4月,市工商联派了有办厂经验的胡世曦过来指导筹建工厂。4月下旬,时任厦门市侨联副主席肖永吉和胡世曦、赵启霖到香港,请香港大庆公司(侨联在香港的联络点)帮助,引进加拿大的面包生产线。5月,通过全国侨联的牵线,胡世曦带着杨尚智等5人到北京义利食品厂去学习做面包的技术。美国副总统梅代尔访问中国的时候,赠送给中国一条面包生产线,就落户在义利面包厂。

03-2.jpg

       6月开始基建,8月,一层的车间就已经交付使用。8月18日,设备已经到岸了。11月13日,外国的工程师到场指导设备安装调试,北京义利面包厂的技术人员也来了,开始试生产,真的实现了六个月吃上面包的承诺。

       一个小小的面包背后,是无数细节的“纠结”。改革开放初期,没有生产面包的专用面粉,用的是国产“红旗粉”,很难发酵,对面包口感影响很大。为此,时任市长邹尔均和副市长柯雪琦专门调研,协调粮食局,想办法找到比较合适的面粉。面包厂自身也研究如何尽可能利用国产面粉做出松软的面包。颜西岳的儿子颜达成记得,“做切片面包的钢丝很快用完,父亲特意交代正在香港的大哥又买了寄回来。亲戚朋友从国外带来糕点月饼,父亲不让我们吃,都拎到面包厂当样品,研究别人是怎么做的”。

       侨利食品厂1985年3月正式投产。当时推出的主打切片白面包蓬松柔软,吃起来不黏牙,部分解决了来厦投资的老外吃面包难的问题,也随之给厦门带来了一股吃面包的风潮。面包卖九毛钱一条,并不便宜,但买面包的人排起长队。有在厦大读书的留学生,还帮外国好朋友们订货,每天送来名单,罗列了一排地址让侨利食品厂安排派送,就像现在送快递一样。原有的一部汽车派送很快便不能应付市民旺盛的购买需求,又紧急增加一部汽车和六部三轮车派送。当时生产的面包,不止是厦门,整个福建,特别是晋江、龙岩、漳州,都有人来买。

       侨利面包厂除了主推白面包,还生产意大利、法国面包、花色面包、生日蛋糕、西式糕点等,有职工60多人,是当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好的企业,当年盈利就达到12万元。而且当时好面包在福建省只此一家,市领导到各地交流考察都会带上侨利食品厂生产的面包作为礼品,推广宣传,受欢迎程度胜过现在的伴手礼。

       侨利食品厂门市部除了销售本厂的产品外,还供应咖啡、饮料、西式早点、厦门小吃。门市部有员工10多人,实行独立核算,设有莲花门市部、中山门市部及销售点60多个。 

       杨尚智说,“在那个年代,有一份工作做大家都很珍惜。筹备阶段,肖永吉副主席跟我们早上7点多到厂,一直到晚上的十一二点回家,都这样连着干的。在经营这个厂的过程,侨联很关心很支持,忙的时候,连干部都到侨利食品厂里头去做义务工。

       当时颜西岳老主席跟我们说:改革开放是打开一扇窗口,让外面看中国。侨利食品厂就是窗口里头的第一个工厂,我们现在这个厂,很小,但是,人家就看你办得下去吗,是不是体现你共产党改革开放以后,真的要做事。所以,不要看做面包并不是什么大的事,你应该要重视经营它。而我们也都很努力去做,那14年里头,第二年就给股东分红,年年分红至少10%”。


下载鹭风报1530期03版 专题
相关新闻

要闻|专题|侨乡动态|海外侨讯|人物|副刊|热点专题|数字报|海外版

版权所有© 厦门鹭风报社 闽ICP备19003249号-1 CopyRight © Xiamen Lufeng Weekly.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厦门市新华路78号华建大厦7楼鹭风报社 邮编:361003 投稿信箱:lfb1956@126.com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375号

鹭风报 扫描二维码关注鹭风报
随时随地收看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