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创刊于1956年,发行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当前位置:首页 / 副刊 / 新闻详情 < 返回
闽茶,在历史的光影里

发布时间:2022/05/20作者:来源:东南网点击量:9257鹭风报1562期08版 副刊


       两百年前,厦门人喝功夫茶已蔚然成风。厦门不是产茶区,茶却是厦门的一张名片。有清一朝,厦门岛恰似福建的趸船,茶叶、瓷器源源涌来又逐浪远行。一箱茶叶,在历史的光影里,漂洋过海,香飘中外。

       闽地无处不茶、无茶不欢。年过半百,有个念想盘桓已久,倘若没有写出一篇茶的随笔,总觉得对不住那些曾经滋润过我的茶叶。

       且看看二百年前道光年间的厦门人是如何喝茶的。《厦门志·风俗记》记载:“(厦门)俗好啜茶,器具精,小壶必曰孟公壶,杯必曰若深杯。茶叶重一两,价有贵至四五番钱者。文火煎之,如啜酒然,以饷客。客必辨其色、香、味而细啜之,否则相为嗤笑,名曰功夫茶。或曰君谟茶之讹。彼夸此竞,遂有斗茶之举。有其癖者,不能自已,甚有士子终岁课读,所入不足以供茶费……”

       细读之,可知两百年前厦门人喝功夫茶已蔚然成风。文火煎茶,大致是离不开红泥风炉的,这应与当年没有保温瓶、热水壶有关系。流行器具,有孟公壶、若深杯。孟公,原名孟臣,姓惠,为制壶名家,孟公壶如橘如瓜,以小为贵,只堪盈手持。若深,相传为景德镇烧瓷名匠,若深杯,白色翻口不烫手,不及半个鸡蛋大,持杯细啜,与饮酒无异。通常,一茶盘,一孟公壶,配若深杯三四,甚雅致。茶,具社交功能,品茗斗茶,免不了要在色香味上细细品评。有好茶成癖者,因此入不敷出。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道光年间厦门对外贸易已发达,否则不至于动辄用番钱来衡量茶叶价格。文中“君谟”,系北宋仙游人蔡襄(字君谟),北宋名臣,书法造诣极深,曾经督造小龙团茶,撰写《茶录》,极力推广建茶。茗茶,或倚重名人,看来闽南人一度把功夫茶归功于蔡襄。

       厦门不是产茶区,茶却是厦门的一张名片。翻阅《牛津英语词典》《韦氏英语词典》等权威词典注释,英文“Tea”的词源,均来自厦门方言“Te”。稍作扩展,荷兰语Thee、法语Thé、德语Tee,源头也都指向厦门方言。Tea,这是一个厦门港输出无数茶叶换来的单词,值得厦门人铭记。我的电脑存储着一张数字版英文地图,该地图绘制于1869年,收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绘图者把福建全省茶叶产地乃至茶叶交易地都囊括进来,地名多数采用威妥玛拼法并标注闽南语读音,除了福州府、延平府、永春州等,连“归化”“宁洋”等老旧县名也赫然在列。茶叶,是那个年代的重要商品,该地图命名《中国厦门茶区》,大致反映出厦门口岸在茶叶贸易中的地位。

       提及北美独立革命,波士顿倾茶事件是无从回避的。1773年12月16日晚,装扮成印第安人的革命党人登上了“达特茅斯号”等船只,把三百多箱茶叶倾倒入海,其中260箱就是福建茶,革命党人因倾茶事件享有别称“茶党”。鸦片战争结束后,大清五个口岸被迫开埠开放,其中厦门、福州两口,也与茶叶贸易密切相关。

       至于当今茶叶最大产地印度,早期茶苗却是自福建移植过去,甚至招募福建茶园专业工人赴印度种茶制茶,这是不争的史实。前年,有朋友携来两罐印度阿萨姆红茶,香气扑鼻,罐体上标注的英文却是“黑茶”。究其原因,茶本是红茶,因武夷茶色深,最初英国人称之为“黑茶”,后来也就这么沿用下来了。在厦门,南洋舶来品“肉骨茶”颇具知名度,缘于熬制排骨的汤汁酷似茶汤醇厚芳香,这美食就与茶结缘了。其实,肉骨茶的佐料里找寻不到茶叶的踪影。

       夜半翻书,发觉有清一朝,厦门岛恰似福建的趸船,茶叶、瓷器源源涌来又逐浪远行。一箱茶叶,在历史的光影里,漂洋过海,香飘中外。


下载鹭风报1562期08版 副刊
相关新闻

要闻|专题|侨乡动态|海外侨讯|人物|副刊|热点专题|数字报|海外版

版权所有© 厦门鹭风报社 闽ICP备19003249号-1 CopyRight © Xiamen Lufeng Weekly.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厦门市新华路78号华建大厦7楼鹭风报社 邮编:361003 投稿信箱:lfb1956@126.com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375号

鹭风报 扫描二维码关注鹭风报
随时随地收看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