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创刊于1956年,发行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新闻详情 < 返回
传奇爱情故事: 百岁院士唐有琪

发布时间:2020/08/28作者:芭君来源:参考自《央视频道》点击量:8790鹭风报1478期07版 人物

       近日,百岁院士以自己和夫人的名义设立奖学金。唐有祺和张丽珠,这是大写的传奇人物和传奇爱情。

       唐有祺把刻上两人名字的奖学金,作为一百岁生日礼物送给自己,也献给几年前仙去的夫人。而张丽珠,是和他势均力敌旗鼓相当的学术传奇。她本身的贡献和成就,值得这世界上所有荣耀。

07-1.jpg

唐有祺和张丽珠

女子当自强

       张丽珠的父亲张耀曾,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法学家。他是同盟会成员,参加过辛亥革命,曾担任孙中山先生的助手,后来两度担任法务总长。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梁漱溟,是张丽珠的表哥。

       张耀曾担任法务总长期间,曾让梁漱溟任他的机要秘书。梁在此期间写下了长文《究元决疑论》,北大校长蔡元培看完文章拍案叫绝,力邀梁到北大教印度哲学,虽然当时他只有中学学历。

       张耀曾有四个女儿,张丽珠是其中最小的一个。如今还经常见到有人梦回大清朝,口口声声生儿子比女儿高贵,仿佛家里有王位要传承。反而在清朝时代出生的张耀曾,却说:生儿生女都能报效祖国,女儿一样能继承血统。张耀曾的原话是:“效忠社会则贤女胜过不肖之子,继承血统则女与子有何区别”。

       他为官清廉,日记中对经济困窘的情况时有记载。但不论多困难,他都让四个女儿接受高等教育,取得大学学位后又继续留学。张丽珠一直记得父亲对四姐妹的教诲:“愿你们于家国、于人类,为有用之人才”。

       事实证明:让女儿从小拥有远大的梦想,给她们和儿子一样的翅膀,就能释放出惊人的力量。

      张丽珠的大姐在美国获得工商管理硕士,二姐获法学博士学位,三姐获得生理化学硕士。而张丽珠不但从小是学霸,还是体育、演讲全能。她高中时是全运会女子排球冠军上海队的主力,被授予“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称号(All Round Girl)。

       1937年张丽珠高中毕业,报考当时南京中央大学的航空工程系。她要成为战争威胁下,祖国急缺的造飞机和开飞机人才。她是唯一报考这个系的女生,也以优异的成绩被成功录取了。但因为日军入侵,大学被迫迁往内地,张丽珠未能实现女飞行员的梦想,后来转到圣约翰大学学医。

       张丽珠转学医科,是因为1938年父亲因病去世。有纪念文章痛心人才早逝:“良医良相尽,此事最堪哀”。张丽珠决定,要做一个治病救人的良医。

       1944年,张丽珠获得医学博士(M.D.)学位,并获当年最优秀毕业生奖。

       她随即成为一名妇产科医生,因为在工作中感到迫切需要掌握新理论和新的医疗方法,于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出国深造。

       1946年9月,她和毕业于交通大学的三姐惠珠,一起搭乘万吨巨轮“梅格斯将军号”赴美留学。同在这艘船上的,还有冯玉祥、华罗庚,以及也是去留学的唐有祺。



赴美留学

       缘分是件奇妙的事。唐有祺出生在一个上海普通商人家庭,小学和中学都在上海就读。他和张丽珠同在上海这许多年,茫茫人海中从未相遇。

       上大学时,张丽珠历经周折最后留在上海在圣约翰大学就读;而唐有祺考入上海的同济大学,学校在战火纷飞中被迫不停往内陆迁移,三年辗转九省。刚安顿好又要长途跋涉,以及空袭声中冒着生命危险上课做实验,成了唐有祺大学期间的日常。

       唐有祺考入同济大学化学系时,还在条件优越的上海;等到毕业时,已经辗转九省,到了四川宜宾李庄的一所庙宇。当时,李庄是个天气恶劣条件艰苦的地方。林薇因夫妇曾经在这里如何撑着病弱的身体坚持学术研究。

       因为一心希望利用自己的知识服务国家,1942年大学毕业后,唐有祺放弃了已经考上的中央大学研究生学业,也搁置了通过选拔考试获得的留学名额,去兵工厂和钢铁厂工作。  

       但在实业工作的过程中,唐有祺渐渐意识到只有提高学识才能实现技术突破。于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决定赴美留学。就这样,他和她上了同一条船。

       虽然同在一条船上,张丽珠和唐有祺却从未碰面交谈。唐有祺倒是和张丽珠的三姐开过一次会,因为他们都是化学专业的。他因此也留意到了张丽珠,但张丽珠对他没什么印象。

       两个星期的航程中,两人未曾相识;抵达美国下船后,他们又各奔东西。张丽珠先在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和纽约大学医学院作博士后研究,后来到纽约医院做住院医师及肿瘤早期诊断研究,发表了世界先进水平的论文。

       由于她的研究成就,1949年4月受到伦敦一家医院的邀请,又横渡大西洋到了英国,做妇产科总住院医师。1950年10月她通过英国国家考试,获得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资格。

       唐有祺则被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鲍林教授收入门下,攻读博士学位。因为表现优异,唐有祺顺利拿到博士学位后,鲍林又让他在博士后岗位上继续研究,当时国际上刚刚兴起的用X射线解析蛋白质结构的重要课题。

       唐有祺从此成为国际上首批接触蛋白质晶体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少数学者之一。在各自领域大放异彩的张丽珠和唐有祺,彼此的人生轨迹在五年后,终于开始交叠。

       1951年,西方国家开始对中国展开经济封锁和人才封锁。在英国的她和在美国的他,不约而同地放弃了名利在望的锦绣前程,和优越的生活条件,排除万难也要回国。

       张丽珠去买船票,船运公司用尽借口不卖给她。唐有祺遭遇了同样的困境,用尽各种办法都买不到船票。张丽珠到处找关系,终于凭一封电报买到了船票。

       船先到香港,很多人劝她就在那里留下,张丽珠不为所动,从广州入境回到了上海。

       唐有祺遭遇的阻力更大。他在美国无论如何都找不到途径回国,最后在博林教授的帮助下,以开学术会议的名义,取得去瑞典的签证,再辗转法国、英国……冲破层层阻挠,历时一个月才回到祖国。

       两人分头回到祖国后,因为有共同的朋友,这才见面相互认识。在央视节目上说到这段往事时,主持人想当然地问:于是男方就去追求女方,展开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了吧?

       张丽珠诧异地扔过来一句话,无情打破小清新:“什么?我们两个都到了年纪,都应该结婚了!”

       世界上的美满婚姻,哪有固定的公式。像这一对连谈情说爱都没有就闪电结婚,却因为共同的革命理想,在各自缔造传奇的过程中,发展出最坚实的爱情。

07-2.jpg张丽珠在英国做妇产科总住院医师


回归祖国挑起重任

       唐有祺一回国就挑起了重任。他先在清华大学开设新课,将结构化学的最新理论和方法介绍到国内。后来调任到北京大学,在艰难的条件下,逐步建立起中国自己的结构化学研究体系。

       张丽珠回国后原本在上海工作,结婚后调到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第一附属医院。1958年参与第三附属医院创建,成为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

       两人婚后生下一儿一女。孩子才一个月大,张丽珠就回医院上班。当时她和唐有祺工资都不高,大多花在了雇佣保姆和月嫂上。唐有祺因为部分研究工作可以在家做,不像张丽珠必须到医院,就由他承担起指挥保姆带娃和处理家务的事。

       这是一对学术大牛的志同道合比翼双飞。他们上访谈节目时,主持人却对着大师连连追问,她不做家务不管家啊?那你不介意啊?唐有祺表示对妻子的事业非常欣赏,自己鼎力支持之后,主持人还酸溜溜地说:她责任心完全用在那上头,对家里一点都没有。在成功女人背后支持她的男人不容易,感谢唐老师。

       看到这些言论就会发现,女性要取得成就,要克服多少来自社会的偏见,要承受多少舆论打压,是多么的不容易。

       幸好,张丽珠有百年前就具备男女平等思想的父亲,从小为她树立远大目标,支持女性做“于家国、于人类有用之人才“。她还有懂得欣赏并支持优秀女性征服星辰大海的丈夫。他说:“在我心中看起来,她的贡献更明显,我的贡献拢共那么多。”

       唐大师说到自己的贡献时实在太谦虚;而张丽珠对国家和学术界的贡献,确实担得起一切赞美。1988年3月10日,中国第一例试管婴儿顺利诞生。这一项中国医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就是由张丽珠带领完成的。她也因此被称为“神州试管婴儿之母”。

       当时的条件多么艰难,一般人根本想象不到。因为那时的国产穿刺针达不到标准,张丽珠只能把几根从外国带回来的穿刺针,反复消毒使用。用到后来针头都钝了,就拿到钟表店磨尖再用。

       父母给孩子取名叫赵萌珠。萌代表开始,而珠表示对张丽珠的感谢。2008年,张丽珠培育试管婴儿的科技成就,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评为建国五十年来影响中国的十大科技事件第五位。

       而唐有祺的学术成就有多高,从北京大学官博对这位化学泰斗的寿辰贺词,就可以想见:“有唐先生,诚为家国之幸,时代之吉”。张丽珠的传记书名是《妙手握奇珠》,而唐有祺的传记是《根深方叶茂》。他们是真正旗鼓相当的传奇,“势均力敌”的爱情。

       2012年,唐有祺张丽珠隆重庆祝结婚六十周年。他说:我们结婚时都三十多岁了,能在一起走过六十年,真的不容易。说这话时,当时这位九十多岁的老人,眼中充满了爱意。

       四年后的2016年,95岁高龄的张丽珠因病医治无效,驾鹤仙去。

       如今唐有祺百岁诞辰,不但收到来自各界人士的庆贺,北京大学更以专题页面,十几篇文章热烈祝贺。而这一切荣耀,他只愿与她共享。在寿辰这一天,他捐资成立和爱妻联名的奖学金,献给天上的她。

       他们曾一起跨过高山越过大海,在狂风暴雨中比翼双飞,飞到最璀璨的星空,为人类打造出一片新天地,把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下载鹭风报1478期07版 人物
相关新闻

要闻|专题|侨乡动态|海外侨讯|人物|副刊|热点专题|数字报|海外版

版权所有© 厦门鹭风报社 闽ICP备19003249号-1 CopyRight © Xiamen Lufeng Weekly.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厦门市新华路78号华建大厦7楼鹭风报社 邮编:361003 投稿信箱:lfb1956@126.com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375号

鹭风报 扫描二维码关注鹭风报
随时随地收看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