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返回鹭风报首页

赤子的爱国情怀

发布时间:2019/08/30作者:罗新妹、黄迪章来源:点击量:7677鹭风报1429期08版 专题

       今年十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华诞,我们回国也正好一甲子。这期间,祖国沧桑巨变,繁荣昌盛,我们也与祖国同命运,共呼吸。正如歌中所唱:“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我最亲爱的祖国,我们永远紧贴着你的心窝……”这就是海外归来游子对祖国的眷恋,对祖国的赤子情怀。朋友们,岁月如歌,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沧桑,想说的话确实太多太多……

       六十年前,我们怀着美好的憧憬,跟随父母从印尼回到祖国。那时,我们唱着《歌唱祖国》《社会主义好》《海外孤儿有了娘》等一首首深情的歌曲,颂扬着祖国的繁荣富强,展望着美好的明天。我们以为告别了凄苦漂泊的生活,从此就要在祖国好山好水的地方生活,快乐成长。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我们来到了厦门同安竹坝华侨农场。当年的农场,一片萧疏、一片荒凉。映入眼帘的是:房屋仅有几栋,方圆几里地不见一棵树,杂草丛生,坟丘丛丛,墓碑林立,一片片贫瘠的红土坡。晚上点的是煤油灯,学校是借用农民的猪栏来上课,惠安来的男女民工打着汽灯赶工程盖房建校,一切都在建设中。这时我们才明白:美好的家园,是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实现的。

       父辈们从此开始艰苦卓绝的创业。他们怀着建设祖国,建设一个属于自己家园的坚定信念,开荒种地,植树造林,筑坝蓄水,修渠引水,建房办厂,修路搞运输,风风火火,轰轰烈烈,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改变了农场的面貌。房屋一座座,梯田一层层,果树一行行,电厂发电了,我们盼望的学校也建好了,竹坝华侨农场初具规模。

       1968年,许多知识青年,我们也是其中之列,从各地回到农场,加入到父辈们所在的生产队,携手并肩,共同劳动,共同创业。从春走到夏,从秋走到冬,年复一年,挥洒着汗水,燃烧着激情,奉献着青春。那时,我们也有小小的浪漫:一天劳作之后,披着落日的余辉,荷着锄头走在弯弯曲曲的小路上,望着远处星星点点的灯光,感受着晚风的轻拂,听着农场有线广播播放着《谁不说俺家乡好》《唱得幸福落满坡》等充满激情悠扬的歌曲,便会沉思遐想,仿佛置身于仙境中,忘记了疲惫,忘记了辛劳,虽苦心也甜啊。

       时光流逝,白驹过隙,当年的小伙子已熬成了爷,年轻的姑娘熬成了婆。竹坝华侨农场也在一代代人的艰苦创业中旧貌变新颜,特别引以为自豪的是我们种植了2.5万棵的龙眼树。1996年5月,中国散文作家沈世豪曾以《绿色的书笺》赞美竹坝,他这样写道:“二万多棵龙眼树,编织着不凋的岁月,也编织着鲜为人知的创业佳话。”“直指云天的龙眼林,你是纪念归侨儿女光辉业绩的丰碑,你是呼唤后人奋然前行的旗帜。”

       原老场长蔡金堆如是说:“在竹坝,我只呆了短短的8年,可几十年来心中挥之不去的是竹坝,最让我感动和敬佩的还是我们这些质朴、乐观、吃苦、实干的归侨职工,他们是我心中的英雄。”朋友们,如此真诚的赞美,公正的评价,作为曾经的建设者,感动不已,并感到骄傲自豪。今后即使雄关漫道,我们也将披荆斩棘,奋然前行。这些足以告慰已离世的归侨职工,他们一定会含笑九泉!

       六十载的岁月,我们憧憬过、失落过,更多的是奋起过,战斗过。我们感悟:磨难铸就了坚强。但凡一个做事业有成就的人,总是要先经历一番磨难,才能使自己奋发、成熟、坚强、刚毅。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道理就是如此。

       回望身边之人,也不乏其例。周先生,从竹坝农场到定居香港,从一个泥水工到成为今天香港制造业总工会理事长、主席,他还曾受到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的接见。另有竹坝归侨朱先生、黄先生,奋斗打拼几十年,在香港事业都有所成,现在他们还时时关心竹坝华侨农场,经常浏览竹坝网站。归侨心怀忠诚,情系爱国。作家冰心说:“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个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

       无论生活在内地,还是香港、澳门或异国他乡的炎黄子孙,都铁骨铮铮地道出了心灵轨迹:我爱你,中国!我们明白,人生的航程是短暂的,然而生命之舟和祖国的命运、事业紧紧相连的时候,那便是长远的、永恒的,而且永葆青春。

       大雁南飞,是因为家的召唤;落叶归根,是因为绿叶对根的情谊;游子洒泪,是因为祖国的强盛而骄傲自豪。当祖国召唤的时候,我们毅然前行。归侨青年职工吴先生上世纪七十年代光荣参军,适逢对越自卫反击战,立下军令状,义无反顾,奔赴厮杀战场,战后荣立三等功,复原后回到农场仍当职工。这就是归侨儿女对祖国对人民的赤诚之心、忠诚之心。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岁月流逝,我们不再年轻,不再有收获辉煌,创造奇迹的时刻。但是我们仍牢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命不息,工作不止,做好海外亲友的联谊工作,关心下一代,激励他们继承发扬前辈的光荣传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添砖加瓦。祖国,永远在我们的心中!

(厦门市印尼归侨联谊会供稿)

08-2.jpg

下载鹭风报1429期08版 专题
相关新闻

要闻|专题|侨乡动态|海外侨讯|人物|副刊|热点专题|数字报|海外版

版权所有© 厦门鹭风报社 闽ICP备19003249号-1 CopyRight © Xiamen Lufeng Weekly.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厦门市新华路78号华建大厦7楼鹭风报社 邮编:361003 投稿信箱:lfb1956@126.com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375号

鹭风报 扫描二维码关注鹭风报
随时随地收看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