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返回鹭风报首页

我从集美走来

发布时间:2022/11/11作者:林红晖来源:点击量:4391鹭风报1586期07版 专题


嘉庚是你的精神,教育是你的名片

      “闽海之滨,有我集美乡;山明兮水秀,胜地冠南疆”。来到集美,第一眼被吸引的是蓝天下的精美建筑。中西合璧的独特风貌,底蕴深厚的人文内涵,嘉庚建筑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多数楼房至今还在使用,是真正的“活文物”,我常年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里工作,与有荣焉。

       “英才乐育,蔚为国光。全国士聚一堂,师中实小共提倡”。集美的精华在楼房,而精魂在教育。百年前风雨飘摇的时代,陈嘉庚创办了厦门大学,建立了集美学村完整的教育体系。他不拒各省少年,尽收寒门子弟,广纳归国侨生,他以远见卓识、睿智思想让学校名师荟萃,成果辉煌。陈嘉庚的爱国思想、办学理念与时代精神、核心价值不谋而合。对于国家,陈嘉庚不单是用诚,而是毕其终生毅力,来实现他爱国爱乡的忠诚;对于教育,陈嘉庚不但是用钱,而是倾尽心血,他的演讲著述和思想理念照耀至今。

       新的时代,集美大学组建成立,集美中学、集美轻工业学校、集美小学幼儿园等各校发展壮大,让集美教育再焕光彩,成为一张烫金名片。华侨大学、厦门理工学院、厦门医学院的入驻,以及一大批中小幼学校的扩建、新建和质量提升,使集美教育生机勃勃,成为全省首批教育强区。

       陈嘉庚一生忠贞爱国,一生艰苦创业,一生倾资兴学,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毛泽东称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新中国成立70周年,被评为“最美奋斗者”。

       嘉庚星、嘉庚路、嘉庚号,嘉庚故居、嘉庚纪念馆、嘉庚体育馆;陈嘉庚科学奖、陈嘉庚教育基金会、陈嘉庚研究会;美国加州伯克莱分校嘉庚楼、新加坡嘉庚地铁站和国家货币头像、陈嘉庚国际学会……在集美,在厦门,在东南亚,在世界各地,一个伟大的名字,一种伟大的精神,跨越时空,彪炳史册。

      “忠公、诚毅、节俭、创新”的“嘉庚精神”成为厦门六种精神之一,厦门市将每年10月定为“嘉庚精神宣传月”。讲好中国故事,弘扬嘉庚精神,树立文化自信,办好教育事业。浔江之畔,南薰楼如同振翼高飞的雄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东海之滨,嘉庚精神融入血脉心灵,不断发扬光大,踵事增华。


华侨是你的文化,校友是你的骄傲

      集美是闽南著名侨乡,华侨领袖故乡,“一精神三文化”自然成为她的灵魂。集美校友总会,是海内外校友的“家”,总会会馆由世界各地校友筹款千万建成。我从理事、常务理事做起,又担任了两届副秘书长,也在《集美校友》杂志任过编委,发过许多文章。任镜波、陈经华,那几个和我忘年之交的老者,退休多年依旧每天为校友事业忙得不亦乐乎,热火朝天,无私奉献。

       嘉庚学子遍天下,集美校友是一家,集美的校友会遍布五洲四海。时至今日,他们仍经常组织后代到厦门寻根问祖、参观研学,汲取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享受“陈嘉庚奖学金”来厦学习深造的“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海外华裔留学生也越来越多。

      “春风吹和煦,桃李尽成行。树人需百年,美哉教泽长”。集美中学被誉为“侨生摇篮”,1954年全校学生一半是侨生,达到949人;到1957年,近4000人的集美中学,侨生达1618人。作为特殊的群体,侨生是集美学校的骄傲,作为诚毅的学子,校友是集美学校的光荣。其中,有被誉为“中国民族英雄的最光荣典型”、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唯一的华侨抗日女英雄李林;也有国际编号为3609号的小行星,被命名为“李陆大星”的校友李陆大;还有电影《陈嘉庚》的总导演黄健中。

       蔡启瑞、张乾二、李幼平院士,李尚大昆仲,黄永玉大师,陈福接将军,北京黄健中、白刃,上海吴玉雷、叶安达,香港曾星如、王钦贤、李凤翔、陈伟民、杜成国,泰国丁文志、张祥盛、陈坤山、潘丞仲,广西韦若松,安溪廖祖烈,厦门王毅林、集美陈水扬……我所接触和交往过的,不管是海内还是海外,不管是名人大家,还是普通校友,不管是知名教师,还是年轻后辈,不管是老一辈侨生,还是新时代学子,从他们身上,无不流淌着爱国的情怀,无不闪现着诚毅的精神。

       “诚毅二字中心藏,大家勿忘,大家勿忘”。2014年是陈嘉庚先生诞辰140周年,9月5日,集美校友总会、《集美校友》杂志社代表海内外集美校友、嘉庚学子致信习近平总书记。习近平总书记于10月17日回信,希望广大华侨华人弘扬“嘉庚精神”,深怀爱国之情,坚守报国之志,同祖国人民一道不懈奋斗,共圆民族复兴之梦。


闽南是你的根脉,西岸是你的沃土

       一湾海峡连接闽台,一桩往事难以忘怀。当年,我与金门县音乐艺术文化发展协会理事长林水永博士偶然相识,交谈后达成共识——筹办两岸校长论坛。那些年,两岸关系高度紧张,能不能最后促成,我们心中也没底,组织这项活动的困难可想而知。

       2007年8月15日,首届“海峡两岸中小学百名校长论坛”在厦门举行,集美中学便是承办单位之一。著名教育家、厦门大学资深教授潘懋元亲临开幕式并发言。大陆参会的校长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台湾地区由前教育部门负责人杨朝祥带队,参会代表130多人,人数超乎预期。

       第一届校长论坛由厦门市教育局和市台湾同胞联谊会主办,当时不叫“第一届”,而叫“首届”,因为谁都不知道是否要办第二届。不过,论坛还没有结束,大家就迫不及待地决定要办下去,而且还要办到台湾地区去,即厦门和台湾轮流坐庄。于是,第二届论坛2008年10月在台湾举行,第三届已经升格为由中国教育学会和厦门市政府主办,厦门市教育局承办。盛事延续,影响扩大,越办越好,被誉为“两岸教育界最长寿的校长论坛”。

       往事湮没在时光里,浮现在脑海的还有另外一桩两岸交流的往事。我也有幸参与其中。2006年10月28日,《炎黄子孙同根生》——“首届海峡两岸青少年闽台姓氏源流知识竞猜”在集美中学开幕。如今活动已更名为“海峡两岸青少年中华姓氏源流知识竞赛”,列入“海峡论坛”的活动项目,得到国台办和省市的重视。当年只有集美中学和金门县高级农工职业学校参加,现在已有大学生组和中学生组,每次两岸各有8支队伍参加。

       作为大陆唯一拥有两个国家级台商投资区的行政区,集美与台湾相关产业对接紧密,经济文化教育往来日益深化,交流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2018年12月,大陆首个对台研学基地总部大楼在集美启用,集美在福建省率先出台区级对台研学政策,2022年10月,还设立了全省首个区级台商增信基金。

       台湾问题涉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在陈嘉庚的心目中,高比昆仑,重于泰山。在他弥留之际,心中牵挂的仍然是集美学校,仍然是祖国统一。参天之树,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校长论坛在继续,知识竞赛在继续,不断增强的民族和文化认同感,一定会让大家携手实现中国梦。


爱拼是你的基色,敢赢是你的底气

       30年前初到集美,并没有什么特别感觉,读大专对我来说,多少有些失意。但是在这里,却开始了一段深厚的缘起。

       在阶梯大教室挑灯夜读,在学生处办公室编辑校报,在电视台演播厅与厦门大学队唇枪舌剑于厦门市首届大学生辩论赛。而后,到部队实践,到农村考察,到思明顶岗上课,创办校报荣膺全国优秀,主编书籍获得高度赞誉,喜得首届集美十佳青年提名,获得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经过几多败挫,也在失意中昂头;见过几多恩怨,也在风雨里锻炼。

       集美区古属泉州府同安县,泉州是故乡,集美也是故乡,是我出生的地方,也是成家立业的地方。在这里,我学嘉庚,树诚毅,办校庆,写校史,编校报,爱校友。我教书育人,学做管理,为人父母,我灯下奋笔疾书,讲台慷慨激昂,海边款款恋情。从意气风发,到渐去韶华,为弘扬嘉庚精神作出努力,为促进学校发展作出贡献,为联络广大校友奉以真情,为婚姻家庭幸福勇挑重担。

       集美园博苑是为第六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所建的,厦门一口气拿出了6.76平方公里土地(其中陆域面积超过3平方公里)。从一片烂泥湾,到如今杏林湾畔的耀眼明珠,这座水上大观园九岛棋布,路桥交融,中外园林,和谐共存,已是国家重点公园,五洲惊艳。“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建设如斯,眼界如斯,心胸如斯。

       集美杏林老城区的改造,灌口后溪新城镇的建设,集美新城更是十年一剑,华丽显现。产业、科技、艺术、旅游、居住、教育、医疗,配套齐全,蔚为壮观。同集路改造全程没有红绿灯,位于后溪的厦门北站今又扩建,厦门地铁1号线列车组命名为“嘉庚号”。

       2007年9月,第六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在集美隆重开幕,我代表单位参加,大会赠送的那件唐装我至今还在穿。10年前,我搬进新家,园博苑就是我家门口的大花园,地铁园博苑站仅距600米。

       从偏远落后的小渔村到举世闻名的集美学村,从偏之一隅的“尽尾”到集天下之美的“集美”,希望之城,日升月恒。2021年,集美人口107.8万,位居厦门六区之首,其中常住青年人口占比近半,是集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优势,集美人民正在戮力同心,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的经济特区和人文集美。

       韶华匆匆,往情浓浓,有的记录在档案中,有的镌刻在心灵里。读书工作生活的30年,是个人成长、奋斗和奉献的黄金时光,也是见证集美不断进步的沧桑岁月。家国情怀互相交织碰撞,个人的命运始终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家庭的生活始终和城市的步伐不可分割。我用心用力感受之,写文著书以记之,将由衷情怀流诸笔端,一滴水的光彩,让我们见微知著,望见未来。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嘉庚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中的一个,为学村教育之路和集美全面腾飞强基、铸魂、赋能。这百年,换了新天,这十年,高速发展,丹心片片,侨情满满。先辈构建起来的,不仅是高楼大厦,更是与时俱进的诚毅;人们流传下来的,不仅是故事伟业,更是伟大复兴的精神。

       我从集美走来,沐浴春潮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拍起惊涛的气概。我从集美走来,带着无穷的情怀;你向未来奔去,融入崭新的时代。

       (作者曾任集美中学党委委员、办公室主任、集美校友会秘书长、集美校友总会副秘书长、厦门市陈嘉庚研究会常务理事、厦门市社科联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现任同安一中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下载鹭风报1586期07版 专题
相关新闻

要闻|专题|侨乡动态|海外侨讯|人物|副刊|热点专题|数字报|海外版

版权所有© 厦门鹭风报社 闽ICP备19003249号-1 CopyRight © Xiamen Lufeng Weekly.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厦门市新华路78号华建大厦7楼鹭风报社 邮编:361003 投稿信箱:lfb1956@126.com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375号

鹭风报 扫描二维码关注鹭风报
随时随地收看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