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21作者:廖永健点击量:6232鹭风报1583期08版 专题
1995年,18岁的我来到集美求学,后留校任教,至今27年,可以说是土生土长的“学村人”。求学的时候,我就行走在学村每一条大街小巷,徜徉在每一栋嘉庚建筑里。我还在其中好多栋楼里生活、学习、听讲座。但那时,只是惊叹于学村内这几十栋嘉庚建筑外在的美,却没有想过蕴含在这些楼里的故事。留校任教后,特别是成为集美大学陈嘉庚研究院的专职研究人员后,我更加潜心研究嘉庚建筑背后的故事和蕴含的精神。
集美学村总建筑面积占了今天集美半岛的大部分。尚忠楼群、允恭楼群、南薰楼群等嘉庚建筑群,在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0月,集美大学新校区“嘉庚式建筑”荣获“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是全国获此殊荣的唯一一所高校。2016年,嘉庚建筑入选中国文物学会和中国建筑学会联合公布的“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与包括清华大学早期建筑、北京大学图书馆同列。白岩红砖琉璃瓦,骑楼走廊绿栏杆,这些宛如精美艺术品的嘉庚建筑,错落有致地矗立在集美学村各处校园。嘉庚建筑凝结嘉庚精神,同时也是能工巧匠创造精神的具体体现。百年后的今天,这里依然展示出集美学校校歌里唱的“闽海之滨,有我集美乡;山明兮水秀,胜地冠南疆。天然位置,惟序与黉;英才乐育,蔚为国光”的秀美景色。
集美是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的故乡,是嘉庚精神的发源地。嘉庚先生亲自参与规划、设计和建造的集美学村建筑群,不仅是一座座生动的近代建筑博物馆,更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嘉庚精神”的实物印证。我深切感悟到:嘉庚建筑不但外形美观,内在和谐,且每栋建筑被冠以独特、典雅的名字,具有丰富的文化蕴含。故而,我萌生了每天撰写一篇小文,为每一栋嘉庚建筑写一则“小传”的想法,共计50篇,集结成《嘉庚建筑的“名楼”故事和“楼名”文化》一册。我通过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用朴实的文字,加上丰富的照片,以图文并茂的手法,记录和呈现嘉庚建筑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从历史视角讲述百年嘉庚建筑群在集美学村的前世今生,既展现嘉庚建筑沧桑古朴的历史厚重,又彰显嘉庚建筑强劲喷薄的时代价值,以其中蕴含的嘉庚精神,与年轻一代产生情感共振和思想共鸣。系列小文受到很多师生校友的热捧,每当收获“点赞”,我的嘉庚情怀就越发深沉浓烈,蕴含在建筑里的嘉庚精神,沉淀在文化里的学村“乡愁”,比空洞苍白的宣讲更能打动人心,那一缕情系建筑的校园乡愁,最能唤起海内外嘉庚弟子、集美校友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嘉庚建筑以其美观大方、典雅庄重、坚固科学、经济实用的鲜明风格而享誉海内外。陈嘉庚虽然不是专业建筑师,集美学村却能精妙布局、依山傍海、就势而造、借景建筑,与自然环境互为依存,充分体现了陈嘉庚朴素的风水和谐观念、因地制宜尊重自然的生态意识,以及“能与世界各大学相颉颃”的宏愿。嘉庚建筑,是陈嘉庚个人审美品位与中华民族能工巧匠智慧碰撞的结晶,是南洋建筑与闽南建筑在实践中结合的成功范例。
著名建筑学家陈从周称,“嘉庚建筑在中国近代建筑历史上有其不可磨灭的地位,今后要定为宝贵文物来保护”。世界著名的美国建筑大师格雷夫斯赞叹“这是最具世界经典的建筑之一”。即便是今天,我们也为陈嘉庚高瞻远瞩的超然智慧和他那划时代的建筑所惊叹。陈嘉庚,终其一生“毁家兴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创办与建设了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这是常人所不能觉悟,所难以追随的。嘉庚先生虚怀如谷、大爱无疆,他不以名为校名,不以名为楼名,然而陈嘉庚之名,与校名、楼名而永名!
观嘉庚建筑,不仅仅在于“观”,而是要有心中的“思”,更重要的是“敬”的情感升华。伴随着晨曦的露珠,我在嘉庚故里的纵横巷陌里一路徜徉。尚忠楼红砖砌筑,南薰楼直冲霄汉,龙舟池出江入海,福南堂西体中冠。每一座嘉庚建筑都能体现蕴含嘉庚精神内核、展示集美学校校训的“诚毅”二字。诚,就是 “诚”以为国,实事求是,大公无私;毅,就要“毅”以处事,百折不挠,努力奋斗。百余年前,陈嘉庚一生倾资办学、大公无私,他说“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他为每一栋校舍的建设,倾注全部心血。学村的每一栋建筑,除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建设的基本“完好无损”外,其他的所有建筑,经历战争,几乎全部被毁。但嘉庚先生擦干横流的眼泪,埋藏着奋斗的不甘,昂起头,用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一次又一次锲而不舍重修校舍。嘉庚建筑不仅记述了集美学村的百余年发展历程,而且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丰厚的历史底蕴,沉淀着厚重的“诚毅”精神。今天我们重新了解嘉庚建筑,发掘其中深刻内涵,不仅是文脉的传承,更是理想的赓续。我们海内外嘉庚学子,可以通过回望嘉庚建筑背后的历史积淀与岁月沧桑,追寻立校本心、昂扬嘉庚精神、思考时代责任。
集美学村百年来培育了数十万的青年才俊,“春风吹和煦,桃李尽成行。树人需百年,美哉教泽长”。集美是嘉庚先生的故乡,也是著名侨乡和风景旅游区,正在实施“一精神三文化”(嘉庚精神、华侨文化、闽南文化、学村文化)的特色人文发展战略。依托集美学村的人文底蕴,丰厚的闽南文化、华侨文化的人文积淀,集美学村的历史情怀将得到继承弘扬。一个人,一座城。在陈嘉庚先生故里,每一位求学创业者,都在茁壮成长。
如今,走在集美学村的新校园里,一排排的现代图书馆、教学楼、体育馆和宿舍楼映入眼帘,设施齐全,宽敞明亮,环境宜人。但毕业多年的校友,回到母校的时候不禁还是感慨,记忆中的校园仍然是一座如画的宿舍,一座爬满爬山虎的旧图书馆,一座低矮而有历史意义的教学楼。“乡愁是一张小小的船票……”但是谁说校友对母校旧楼的感情不是种特有的乡愁呢?然而,这个“乡愁”也面临着留下还是离开的选择。学校是文化圣地,校园建筑是办学历史的体现。集美学村长期重视并实际上促进了校园历史建筑的保护。但不可否认,许多具有明显遗产价值的校园建筑被无情地拆除了。传承嘉庚建筑理念,延续学村历史文脉,21世纪以来,在集美学村的新时期建设中发扬光大。如集美大学新校区楼群等,成为多元创新而展现嘉庚建筑风格的新的标志性建筑,鳞次栉比、气势恢宏。游走于集美学村,牵引着视线的一栋栋美丽的嘉庚建筑,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页厚重的历史,更是一份深深的情怀。她,带给我们的是一种静静的却又直达心底的触动。
增强家国情怀、逐梦强国复兴。嘉庚建筑正从历史走向未来,从民族走向世界。我们要让嘉庚建筑更多参与“竞放”之列,向国人、向世界展示嘉庚建筑的美丽优秀和文化底蕴,增强嘉庚建筑、中国建筑的文化自信。各类“嘉庚系”学校新校区的规划与设计,都要展示嘉庚建筑博采众长的开放品格、经世致用的情怀意识、精雕细刻的审美情趣、承载嘉庚精神的人文底蕴。校园建筑是为师生服务的,应该是一个感情容器。规划者、建设者应该明白,校园建筑要尊重文化、尊重历史、尊重自然,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学校历史文脉;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校园融入大自然;要让师生校友看得见山、望得到水、记得起乡愁。回望以展未来,温故以新精神,重温嘉庚建筑光辉岁月,才能开启嘉庚精神时代篇章。
(作者系集美大学陈嘉庚研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