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返回鹭风报首页

保卫周总理参加亚非会议的 印尼侨领——洪载德

发布时间:2021/11/05作者:本报记者 林希来源:点击量:8905鹭风报1536期03版 专题

       洪载德(1911-1974),出生于福建南安。1929年毕业于鼓浪屿英华书院,后到印尼万隆谋生。在经营生意的同时,关心社会事务。积极参加华侨社团的工作,组织“万隆业余生活会”“万隆业余体育会”“万隆慈善会”等社团,参与创办《生活报》,任万隆中华总会主席长达16年。1955年亚非会议在万隆召开期间,领导华侨社会保卫周总理的安全。1953年率印尼华侨归国观光团回京参加国庆盛典。1969年回国定居,为家乡南安及厦门建设发展捐款捐物。曾任中侨委委员。

03-2.jpg

洪载德(图片来源:厦门日报)


成长为印尼华侨领袖

       洪载德出生于一个笃信基督教的农家。少时就读于石井培英小学、泉州养正高小,20世纪20年代末随姑妈姑父到厦门,1929年毕业于鼓浪屿英华书院,后到上海圣约翰大学学习制革技术。在学校时,他经常听老师提起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英雄事迹,小小年纪就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这对他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1934年,洪载德前往印尼万隆,起初在一家汽车配件商店打工。3年后就与同学林经本合资办起了“环球汽车零件商店”,而且生意做得有声有色,次年又与林水津创办了万隆第一家皮革工厂。

       洪载德为人正直,乐于助人,人缘极佳。他兴趣广泛,喜爱戏剧、踢足球和游泳等文体活动。在经营好生意的同时,关心社会事务,拓展了自己的“副业”。他积极参加华侨社团的工作,组织万隆业余体育会、万隆慈善会等社团,在华侨中颇有号召力。

       1937年,洪载德与闽籍华侨黄周规、章子樵等人以万隆业余体育会为基础,组织万隆华侨业余生活会,目的在于“以业余时间联络同侨感情,研究生活知识,锻炼健全体魄,以及提倡正常娱乐,发扬祖国文化”。适逢中国对日宣战,他们也很快加入到支援抗日救亡的运动中。此后,洪载德积极参与华社事务,组织活动,宣传抗日,逐渐成为印尼万隆华侨界的领袖人物之一。

       1937年“七七”事变后,洪载德积极配合陈嘉庚领导的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开展抵制日货、募捐援国、救济难民活动。日本南进时,洪载德因此被控有罪,家中财产全被没收,他本人被囚坐牢9个月,还遭到严刑拷打。

       出狱后,他先后参与创办南化学校、业余义务学校、华侨中学和雅加达《生活周报》,为印尼华侨播下热爱中华的种子;与杨望东、林鹤鸣等组织中华戏剧社,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大力宣传爱国爱乡的思想。历任万隆中华总会委员、万隆侨团联合会主席、万隆华侨促进会副主席、万隆中华侨团总会主席等职。先后组织侨胞捐建了两所印尼完全小学,资助孤儿院、疗养院等建设。

03-1.jpg公园西路57号洪载德的旧居


参与创办《生活报》

       《生活报》是印尼在二战结束以后由爱国侨胞兴办的一份华文报纸。经过短短十余年时间,其日报发行量达到5万余份,一跃成为印尼最具影响力的华文日报之一。

       洪载德是《生活报》创办人之一。《生活报》的创办人多为集美学校的学生,他们尊称陈嘉庚先生为“校主”,受其影响很深。在资金不足和物资匮乏的困难条件下,洪载德等有识之士不辞辛劳,忘我付出,终于在1945年10月24日出版了临时半月刊,1947年2月1日实现了出版日报的计划。而陈嘉庚先生也非常关心《生活报》,不仅曾为之撰稿,回国后还要求寄每月合订本。

       《生活报》作为印尼华侨社会的媒体,坚持爱国团结立场,极力维护华侨在侨居国的正当权益,对印尼民族独立运动表示同情与支持。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它又为促进中国和印尼两国的友好交往发挥了重要作用。《生活报》的副刊内容新颖,文笔生动,特点鲜明,也深受各阶层人士的欢迎,成为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可以说,《生活报》当时已成为华侨社会的一盏光芒耀眼的明灯。

       1965年9月30日,印尼爆发军事政变,夺取总统宝座的苏哈托,实行狭隘极端的民族主义,掀起排华恶浪,采取严厉的强迫同化政策,华侨华人生命财产遭受巨大的威胁和损失。在苏哈托的军事独裁统治下,印尼《生活报》和其它华文媒体于1965年10月被迫停刊。


亚非会议期间护卫周恩来总理

       1955年召开的亚非会议,使“万隆精神”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深入人心,以周总理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建立的不朽功勋,将永远载入史册。历史同样记载了印尼侨领洪载德和印尼华侨支援委员会为这一划时代盛会建立的功绩。

       鉴于万隆会议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而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大型国际会议,中国决定派以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出席会议。印尼华侨得到消息,欢欣鼓舞,奔走相告。

       万隆会议前夕,敌对势力特务蓄意制造恐怖事件。1955年4月11日,中国代表团包租的印航克什米尔公主号专机,在取道香港前往万隆出席亚非会议途中发生爆炸,机上的乘客全部遇难。庆幸的是,天佑中华,周总理当时并不在此飞机上,神奇地躲过一劫。

       “保卫周总理,保卫代表团祖国亲人的安全!”为了迎接祖国亲人和保证会议顺利召开,印尼华侨专门成立了“印尼华侨拥护亚非会议、欢迎出席会议中国代表团工作委员会”,在首都雅加达和万隆设立了分会,而将工作重点放在会议举办地万隆。

       万隆爱国华侨在洪载德、房延龄等的领导下,组成了华侨支援委员会万隆分会,下设各方面小组,成了代表团工作的得力助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安全保卫工作,用华侨自己的话说:“敌人的阴谋目的没有达到,敌人是决不会就此罢休的”。“我们一定要千方百计,保卫周总理的安全。周总理是我们的好总理啊!”

       万隆分会主要负责人洪载德更是绷紧了弦,为之殚精竭虑。周总理的吃穿住行样样都要严格把关,确保万无一失。首先是住。酒店进出人员杂乱,不利于安保工作。洪载德经缜密考虑,选中侨商郭贵盛别墅。此处地处高坡,居高临下,周围又都是华侨华人居住,有利辨别生疏人员。吃的问题也很重要。总理到万隆之前刚动过手术,身体较弱。洪载德选定一位客家华侨,由他挑选最好的奶牛提供鲜奶,确保总理及代表团饮食安全。

       4月15日,中国代表团抵达万隆,华侨支援委员会组织成千上万侨众,在车队经过的道路两旁,组成夹道欢迎队伍。洪载德还邀请擅长武术的万隆洪门洪义顺公会兄弟,投入保卫工作;并挑选身强体壮的华侨青年,密切注视周边动静;印尼政府也增设岗哨和增派军警巡逻。

       会议期间,不敢有丝毫麻痹大意的洪载德,还带领十多位热心华侨夜间在周总理住处周围轮流值班,配合警卫。驻地到会场有一段极为狭窄的步行路程,周总理步行经过时,洪载德和华侨们就组成人墙进行护卫。严密的防范措施,使得敌方特务无机可趁,不敢轻举妄动。

       在华侨支援委员会的安排下,各界华侨放下生意,牺牲休息时间,出钱出力,积极参与各项会务。一切后勤工作,也全由华侨支援委员会承担。印尼华侨无私奉献的爱国热情,得到了周总理的高度赞扬。

       从4月17日至24日,在印尼侨胞的精心安排下,中国代表团顺利完成了既定任务,由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万隆会议的主要精神。为周总理亚非会议成功护航,成为洪载德一生的骄傲和高光时刻。

03-3.jpg亚非会议期间,洪载德(右一)带领华侨保卫周总理安全。


成为中国和印尼往来的友好使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洪载德发动几十个侨团、侨校联合通电拥护,挂起五星红旗祝贺。1950年万隆中华总会领导班子换届,洪载德以高票当选主席,此后连续16年都担任主席一职。他为中国与印尼建交、中国驻印尼大使馆的筹建以及中国领导人访问印尼等做了大量工作。中国驻印尼大使黄镇曾赞扬说“印尼华侨是最爱国的”,洪载德也因而获得了“印尼陈嘉庚”的美称。

       亚非会议以后,洪载德先后接待了到访印尼的宋庆龄、杨成武、刘少奇、王光美、陈毅、贺龙等中国领导人。

       1953年,洪载德率印尼华侨观光团回国。当年10月4日的《人民日报》刊载“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何香凝于四日晚设宴欢迎朝鲜、越南、缅甸、印度、印尼五个华侨归国观光团全体团员。宴会开始前,朝鲜、越南、缅甸、印度、印尼五个华侨归国观光团联合向毛主席、朱总司令、中国人民志愿军及何香凝主任委员献旗,由何香凝主任委员受旗。献旗后,印尼华侨归国观光团团长洪载德代表五个华侨归国观光团献词。他对祖国的强大,表示万分兴奋。他说,每个华侨,都感到无限的光荣与骄傲,随着祖国的强大,华侨的爱国团结,也日趋扩大与巩固。”

       印尼归侨丘美璋在洪载德先生身边工作过4年,她回忆说,洪先生很亲民,和侨团的普通职员一起准时上下班,中午如加班就和大家一起吃杂菜饭。在洪先生担任万隆中华侨团总会主席的那段时间,各个侨团都很团结,组织国庆活动或是接待国内来客时,都是齐心协力。总会还组织广大侨胞,特别是华校师生,积极参加当地政府发动的疏通河道、兴修水库、修筑公路等义务劳动,深得印尼人民的赞誉。

       回想当年,爱国侨领的对外身份都是普通商人,一旦有排华,他们就会面临危险。而洪载德先生在排华的气氛下,仍站出来为华侨华人说话,连印尼当地人都由衷钦佩。印尼进步作家普拉慕迪亚·安南达·杜尔在他长期被印尼当局列为禁书的著作《华侨在印尼》一书中,曾高度赞扬万隆中华总会和主席洪载德为维护华侨的正当权益勇于向当地政府伸张正义的大无畏精神。

       1965年印尼发生“九卅”事件,洪载德领导的华侨社团及学校被印尼当局视为“亲中国”,并被怀疑参与政变而遭逮捕。狱中洪载德受到百般折磨,但他始终坚贞不屈,被关押50多天后,最终以无罪释放。

       1965年,周总理再次到万隆出席纪念亚非会议十周年庆典,特别邀请洪载德也参加此次活动。

回国定居厦门

       1966年,印尼发生排华运动,洪载德奉命回国,定居北京。抵京时,周恩来、董必武、宋庆龄分别亲切接见了他。在京期间,经常参加各种政治、文化活动。晚年的洪载德定居厦门。

       洪载德爱国爱乡,饱含家国情怀。在家乡南安古山村他先后捐建水头南星中学教室、古山小学教室及礼堂。在厦门,他先后捐款给华侨幼儿园、华侨中学、集美中学、华侨大学和华侨博物院等,为厦门教育事业及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许多贡献。“尽管做了这么多事情,但他总说,自己对祖国的贡献还是太少了,很惭愧。”洪载德之子洪醒华回忆说。

       洪醒华回忆,1953年,父亲将祖母、母亲和兄弟姐妹5个送回厦门定居,他只身再度返回印尼,继续开展侨务工作。位于公园西路57号的房子是1957年开建,1958年建好,祖孙三代人都搬进去,直到1977年全家出国定居。在洪醒华看来,那是全家人最美好的时光。院子里有父亲亲手种下的从印尼带回的木瓜、番石榴树,楼道里有兄弟姐妹们嬉闹的笑声,而友善的邻居们也多是从东南亚回来的。

       1974年,洪载德当选为全国第四届人大代表。同年12月24日,因心脏病突发,在厦门去世,享年64岁。国务院、中侨委、省侨委和厦门市革命委员会等都送了花圈。

       洪载德的妻子郭美兰亦为印尼华侨,抗战时期郭美兰与他人创办了万隆华侨妇女会,1953年回国后,郭美兰曾当选为厦门市政协常委、福建省政协委员等。


参考书目:

《鹭风报》第1444期;

《闽籍华侨与印尼华文报刊<生活报>关系浅探》 傅惠玲;

《厦门名人故居》 洪卜仁 主编;

《印尼生活报纪念丛书——生活报的回忆》;

《怀念万隆中华总会》丘美璋。


下载鹭风报1536期03版 专题
相关新闻

要闻|专题|侨乡动态|海外侨讯|人物|副刊|热点专题|数字报|海外版

版权所有© 厦门鹭风报社 闽ICP备19003249号-1 CopyRight © Xiamen Lufeng Weekly.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厦门市新华路78号华建大厦7楼鹭风报社 邮编:361003 投稿信箱:lfb1956@126.com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375号

鹭风报 扫描二维码关注鹭风报
随时随地收看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