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返回鹭风报首页

我和我的祖国

发布时间:2019/11/01作者:陈有理(印尼归侨)来源:厦门市印联会供稿点击量:8130鹭风报1437期07版 专题

祖国在我幼小的心灵中

       我虽然出生于1950年5月,但是在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我在娘肚子里也有了两个月的生命,因此可以自豪地说:我和我的祖国同岁!

       自幼起在印尼的家,我常常翻开各种有着浓厚中国文化历史的少儿图书,那时我是多么喜欢看着穿美丽旗袍的中国妈妈们;中国小男孩发型,头顶一撮头发,又大又黑明亮的眼睛,显得又聪明又调皮;扎着麻花辫子漂亮发型的女孩,歪着脑袋跳着快乐的舞蹈……一眼看去,就能认得他们是中国人!

       我是旅居印尼第8代华人,父母已经不懂中文了。由于当时家庭历史背景条件,我读的是荷兰人办的幼儿园和小学,直到1956年印尼赶走了荷兰人,我没有学校读了。那时母亲就在家里自己开设了课堂,教我们兄妹三个,上午教我们数学、荷兰文、地理等;下午则请了一个中文老师给我们上中文课。那时的我,特别喜欢母亲教的地理课,因为母亲在第一节地理课时就拿着一本大大的世界地图课本,她告诉我形状像只公鸡的图案就是中国。从此“中国”两个字深深扎进我的心坎里,我慢慢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国家。下午的中文课,也让我特别的兴趣,因为在荷办学校里,写字课所写的字不像我们中国的汉字滑稽,郭老师告诉我中国汉字的起源,每个字如画一张图,印象最深的就是“山”字,十分有趣。这些加深了我对心中神秘中国——我们伟大祖国的了解。

       一次全家到Selecta度假,每到晚上母亲就教我们唱《歌唱祖国》,讲述共产党领导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多么了不起……但是中国在我心中仍然是遥远的。

07-6.jpg

左:在印尼5岁时的陈有理/右:回国以后12岁时的陈有理

       印尼取消了双重国籍后,1960年父母选择了中国籍,父母是高级知识分子,就响应“国家高级知识分子参加新中国建设”的号召,自费回国。

       1961年1月17日早晨9点,我们跟着祖国的领航员登上了“美上美”客船,船上一片沸腾。18日清晨,当客船徐徐靠上黄埔港,我们从甲板一眼望去,见到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无数的彩旗迎接我们,锣鼓和鞭炮声震动大地,我的父母特别激动,我看到母亲的热泪涌出来,漂流海外8代的我们,终于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回国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可以随便出门玩,与在印尼时,父母总是把我们守在家里完全不同,因为这里是自己安全的祖国,人与人之间是同胞关系。

       刚上小学4年级,我语文老不及格,班里同学手把手帮助我克服学习困难,星期六的下午和星期日便是同学辅导我学习的最好时光,老师也非常和蔼地鼓励着我,风气如此之好,这与当时开展学习雷锋活动是分不开的。记得我第一次上学时,母亲还高兴地用荷兰语说:“哈哈,我的孩子接受共产党的教育去了”,她感到非常荣幸和满意。

07-1.jpg全家福


随着祖国成长

       由于文革,祖国伤痕累累,教育领域备受重创。伴随着祖国一起成长的我们“老三届”,因为学校停课三年,完全失去了读书机会。为了解决这一困难,毛主席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我于1969年5月至1971年10月到武平县中堡公社章丰大队插队,和广大知识青年一样断了学业,将最美丽的青春献给了祖国大地。

07-3.jpg相敬如宾的陈有理和陈超杰伉俪

       当形势好转的时候,祖国没有忘记我们,于是大批的知识青年陆续回到厦门工作。我的父母在文革中受到冲击,1978年获得了平反,我也从工厂被调到厦门大学从事侨联工作。那时我好激动!从此,我替祖国把温暖送到归侨知识分子心里,送到海外华人华裔手中。我深深体会文化的不足,于是走上岗位后,我重新读语文,练习写作,进一步学好印尼语和荷兰语。退休后,帮助来自13个国家150多位华人华裔寻到80多个祖籍村,为侨史研究输送许多宝贵资料,为此我觉得有奉献感,高兴万分。海外华人华裔也为中国日益强大伸出大拇指。


出入境随想

       我的寻根工作与祖国紧紧相连,我热爱侨联和印联会的工作,我要为祖国母亲的强大贡献我毕生的精力。回想我先后10次出国探亲的经历,激动万分。有一次我出境,飞机奔驰跑道准备起飞时,我从舷窗看见边防战士笔挺地站着注视着飞机,我默默地念着:“再见吧我亲爱的祖国!”于是我与那位解放军战士挥手“再见”,没想到,解放军战士立即也挥起手与我“再见”,此时我心跳加快了,我舍不得离开我的祖国,我的双眼湿润了,我自语念着:“我会回来的!”

       又有一次,我从上海出境,当边防工作人员看到满头白发的我排在长长的队伍过安检时,立即把我从队伍中拉出来,亲切地让我过绿色通道,我又一次体会到祖国母亲的温暖。

        最难忘的还是2014年7月25日,我自个儿带着刚满1岁的小外孙从美国飞回祖国,在上海入境,我推着儿童车,带着随身带的旅行袋和挎包入境,因为我是老人,我成了这架飞机入境的最后一位。一位边防人员远远看到我慢慢地走过来,马上拉起警戒线,热情地招呼我走绿色通道入境,一股如久不见母亲的情感涌到我心头。想当初,我们从印尼回国,母亲流下热泪一样,我深深体会到了我母亲当时激动感恩祖国的心情!很快,我办好了入境手续,走到海关区域,一位身穿着海关制服的年轻人向我走来,迅速接过我推的行李车(当时我一手推儿童车,一手推行李车),亲切地问我有没有家人来接,一直帮助我推着行李车到出口处,见到我家人迎接,说了声“慢走”,便转身回岗位。 

2012年4月6日陈有理带领34人团队寻根北门社

厦门印联会青委侨友探访陈有理一家

        这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一个伟大母亲形象的口岸!联想到我接待每期海外华人、华裔寻根工作,就如每个出入境口岸替母亲迎送她在海外的子孙后代,并给与无微不至的关怀那样,让大家感到多么的温暖和幸福!侨联的寻根工作如同祖国口岸工作一样,是多么义不容辞和光荣啊!

        祖国母亲更加灿烂的明天,靠我们每一位子孙后代的聪明才智、靠我们无微不至的关爱、靠我们万众一心的奋斗去实现。在祖国母亲70大寿之际,我祝福祖国母亲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明天更加灿烂。我要帮助祖国母亲继续关爱她在海外的子孙后代,做好寻根接待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尽力。

07-9.jpg


下载鹭风报1437期07版 专题
相关新闻

要闻|专题|侨乡动态|海外侨讯|人物|副刊|热点专题|数字报|海外版

版权所有© 厦门鹭风报社 闽ICP备19003249号-1 CopyRight © Xiamen Lufeng Weekly.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厦门市新华路78号华建大厦7楼鹭风报社 邮编:361003 投稿信箱:lfb1956@126.com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375号

鹭风报 扫描二维码关注鹭风报
随时随地收看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