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创刊于1956年,发行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新闻详情 < 返回
一位怀揣科技报国梦的海归博士

发布时间:2019/05/31作者:林希来源:点击量:8793鹭风报1416期04版 人物

人物名片

邱凤才

特伦特管理咨询公司 创始人

英国剑桥大学、诺丁汉商学院 博士

英国剑桥大学人才战略创业导师

福建省留学归国高层次人才

厦门市留学归国高层次人才

多个省市政府人才经济顾问

04-1.JPG

回国后没日没夜地工作

       2017年3月的一天,一位个头不高、壮实精干的男士来访,他自我介绍,是位回国不久的海归博士。他知道《鹭风报》与“侨”有关,正好他的办公室也在这栋楼,就想前来认识,这就是邱凤才博士。相谈之下,发现我们在更多年前就已经有了交集。1999年,邱凤才博士与两位伙伴共创成立了厦门希尔管理咨询公司,之后变身开锐公司,再之后加入新加坡印集团。因为是侨资企业,厦门的侨务部门很关注,《鹭风报》也多次采访报道。

       之后将近2年多的时间里,没有邱博士的更多音讯,再见时已是2019年5月。在一场海归创新创业的沙龙里,邱博士“加速科技人才培养,激活创新创业活力”的演讲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原来,2016年回国后,邱凤才没日没夜地工作,开发产品,推广产品,为国家科技企业创新与科技人才培养。没有应酬和娱乐,只有工作。全国31个省份和港澳台地区都有单位使用特伦特管理咨询公司的产品,所以邱凤才博士在全国各地飞,很少在厦门,这也就是邱博士“失踪之谜”的答案。他半开玩笑地说:“非常遗憾这两三年来我对厦门经济发展除了交税,貌似没有做更多贡献。”


39岁再出发

       每个人的人生故事都是一本书,邱凤才的这本,格外精彩。这本书很厚,且让我们先看后半段。

       2009年,邱凤才美国MBA硕士毕业后,已经是位小有名气的教师,也有自己的共创合伙公司。将近40岁,家庭稳定,幼儿需要照顾,事业蒸蒸日上,但国家科技委一位领导的话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这位领导说,“你要思考中国科技、人才和高科技企业如何和世界接轨,就应该到剑桥大学去,那里有最先进的科技园区和管理机构”。邱凤才深思熟虑之后,毅然决定在39岁这年再出发,目的地:英国剑桥。

       邱凤才踏上英国的土壤。历经3年努力,在博士导师的帮助下,他如愿到了剑桥大学,进行跨学科研究——科技、金融和企业是如何融合。在这里,他如饥似渴,不止学习、吸收,还不断思考、教学、研究。在英国,邱凤才一呆就是8年。

       年近五旬,国外的条件也相当优厚,完全可以这样顺风顺水留在英国。但是,2016年,发生了一件事,就像一口洪钟突然敲响,令邱凤才振聋发聩。

       这年年初,邱凤才得知英国剑桥ARM——全球领先的半导体高科技公司即将被日本软银公司收购,他心急如焚,与剑桥的几位留学生联名上书中央有关部门,希望中国政府能够抓紧时间出资收购ARM公司。对于ARM公司的价值,邱凤才太了解了:这家公司从1999年开始就做芯片提供给苹果电脑,后来是智能手机的芯片,直至全球95%的智能手机以及超过四分之一的电子设备都在使用ARM 技术。这是剑桥最牛的高科技公司,邱凤才在这里研究了3年,研究博士生怎么成长、研发,怎么做商业,赚取全世界人民最好赚的钱。科技制约国家科技发展,关系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中国非常需要ARM这样的高科技公司。但是很遗憾,日本企业把234亿英镑打入剑桥,从此ARM沦为日本人的囊中之物。邱凤才非常沮丧,非常难过。他忧国忧民:如果哪一天发生战争,中国没能站在科技前沿,局面将非常可怕。

       这件事激起了邱凤才回来扶持高科技企业的斗志,他痛定思痛:“快50岁了,我应该回到自己的国家,将自己在英国8年的研究成果带回去,奉献给生我养我的国家”。


46岁再创业

       学成报国,当然也可以到高校任教。但邱凤才博士不想只是当一名教书匠,他更想自己创业,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用学识服务更多中国高科技企业。带动中国企业,孵化更多高科技企业和科技人才培养,这才是邱凤才回国的真正梦想,也是他的初心所在。

       2016年8月,邱凤才回国,成立了特伦特(成都)公司、特伦特(厦门)公司,他将流经剑桥大学的那条河用作了自己公司的名字。

       特伦特咨询是一家致力于成为科技人才与组织绩效创新发展领导者的公司。就像它的名字一样,这是一家受英国深厚学术文化和商业伦理道德熏陶,具有全球广度又有中国深度的组织。专家大多来自欧洲著名大学,团队成员由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专家、博士、研究生、海外留学生组成。

       特伦特公司为中国高科技组织提供转型升级,加速科技提质增效的解决方案。如2018 年为云南一家科技公司提供全年解决方案服务后,在全省17家单位中,绩效排名位居第4。另外一家单位则在136家单位中,从绩效倒数华丽转身,竟然做到绩效排名第1。特伦特公司的产品为全国30多个省220家的科技园、高科技企业、通信等企业服务,获得肯定。

       特伦特公司2016年创业伊始就开始盈利,没有融资,至今盈利良好。“用智慧、技术来赢得市场的认可,获得回报”,这的确是令人敬服的。

       回首3年来的成长,成绩足以令邱凤才感到非常自豪:具有知识产权产品4项,自主研发的理论、方法与技术有35个。这些产品有着独特的优势——AI技术、人才管理技术、心理学技术、IT信息技术的叠加和融汇,产品思想源于英国剑桥大学与诺丁汉商学院的先进理念与技术。


发现问题并提供答案

        要研究就研究中国最好的公司。1999年,邱凤才开始研究中国移动通信集团(CMCC)公司。该公司目前在全球500 强中排名53,是全球最大的通信运营与高科技企业。这无疑是家很牛的企业,但邱凤才博士看得更深一层:CMCC的人均产值只有120万元,远低于发达国家同类型企业。我们科技人才的力量、产能和世界上的先进企业差别非常大。我们的技术和技术人才的质量,都可谓堪忧。

       中国科技行业转型期如何有效激活科技人才创新活力?邱凤才博士带领团队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科技企业确实期望通过激励科技人才,助推科技企业成长,获得竞争力,但是收效甚微。主要存在四大误区:一是与战略需求脱节;二是与实际业务脱节。三是与深层次心智、行为及过程跟踪辅导转变脱节;四是与可衡量的结果脱节。愿望是丰满的,结果却是骨感的,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只是发现问题是远远不够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才是特伦特咨询公司存在的价值和擅长的领域。特伦特公司总结多项研究,发现了症结所在:中国科技组织缺乏人文精神。邱凤才博士有些痛心疾首:城市科技人文精神环境很重要,我们要的是人才经济而非土地经济。但目前国内科技园主要是以资源优势而非人才技术作为驱动力。

       特伦特公司还研究发现,中国科技人才创新激活因素处于较低水平,有着巨大提升空间。中国科技行业在对人才信任及被信任、对人才尊重、关爱这几方面表现较好,但只关注满足因子。相对而言,在人才成长诉求、承诺兑现、探索工作价值感良好生态表现欠佳,阻碍科技队伍、技术创新效能、活力与转化,缺乏激活因子。

       高科技企业如何革新组织与激活人才,获得持续创新绩效?特伦特公司提出:要塑造科技人文精神,提升员工归属感;构建绩效新范式,提升员工能量感;培养领导力,提升员工凝聚感。要重构中国科技企业AI+团队效能新模式。


海归创业要直问初心

       邱凤才博士既是创业导师,也是创业实践者。对海归创业,他有何感受和建议?他坦言,一路走来,有成功也有失败。

       他的忠告是:一定要坚持创业初心,困惑时一定要自己一个人静下心来,直问初心,不被资本市场与其它机会诱惑干扰。要不受同学、伙伴的影响,不受荣誉、情感的影响。遵从自己的内心,一再问自己:“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要学会专注与放弃。创业初期就是要活下去,有限的资源要聚焦于关键客户,而不是跑政府跑关系。专心专业专注在自己的事业上,创造了价值方能成功。发挥扩大优势,规避干扰,这是青年海归创业成长法则。

       要选好创业伙伴。选择合伙人与经营合伙人,宁缺毋滥,过程共修。

       拥有多少知识不重要,关键应用多少知识;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这是创业经营法则。企业家只相信效果,不相信权威。

       要放弃光环,正确看待海归身份,终身学习,敢当小学生。“海归通病是眼高手低,我50岁了,还要日夜拼命,与客户做很具体的事”。 

       科技创新战略是实践做出来的,不是设计规划出来。现在正是干的时候,不是想的时候。实践行动,行动,再行动!


      端午前的鹭岛,闷热潮湿。当我回首5月的那场演讲,“我来自福建省上杭县中都镇饶坊村一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不管我留学美国还是英国,骨子里永远流着农民血液,我们不能忘了家里的老人和家乡的农民!”邱凤才博士的这句话掷地有声,犹在耳边回响。

       沐浴过英伦的雨雾,跨过千山万水,邱凤才博士再次直面自己的灵魂深处。故乡的溪流依旧奔腾不息,五四精神历经岁月洗礼依旧熠熠闪光。“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担负起历史重任”,邱凤才,一位回国创新创业的海归博士,始终无法忘却自己的家国情怀。


下载鹭风报1416期04版 人物
相关新闻

要闻|专题|侨乡动态|海外侨讯|人物|副刊|热点专题|数字报|海外版

版权所有© 厦门鹭风报社 闽ICP备19003249号-1 CopyRight © Xiamen Lufeng Weekly.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厦门市新华路78号华建大厦7楼鹭风报社 邮编:361003 投稿信箱:lfb1956@126.com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375号

鹭风报 扫描二维码关注鹭风报
随时随地收看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