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返回鹭风报首页

蒋才培:95岁老归侨捐款助力抗疫 为侨服务尽心尽力

发布时间:2020/05/08作者:本报记者 许银锑 通讯员 曾明辉来源:点击量:6606鹭风报1462期04版 厦门市侨界先进典型系列报道

        蒋才培,新加坡归侨。1925年出生于新加坡,1932年从新加坡回到家乡澳头。曾参加中共闽西南地下组织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过中、小学校长及学区校长、同安县侨联副主席等职。因出色的工作表现多次被选为同安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还是县第八届人大常委。蒋才培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引导海外侨胞参与家乡公益事业的建设,发动海外侨胞捐资办学、建侨联办公楼。1987年离休后仍心系侨情,为侨务工作和编撰厦门地方史料默默耕耘,保留下许多珍贵的侨史资料。

04-1.jpg


为抗击疫情尽一份力

       今年年初,同安区侨联党支部收到了一份特别的捐款,一份来自95岁高龄老归侨交来的1000元捐款,捐款人叫蒋才培。

       蒋才培今年虽已是耄耋之年,但仍精神抖擞,每天都关注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和世界局势。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这位老归侨在了解到国内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形势后,心里十分焦急,想着要为疫情防控尽一份力,却因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不能亲力亲为。当得知同安区侨联党支部正在发动党员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捐款时,他便主动联系,并立即交待人员,将1000元现金的爱心捐款交到区侨联党支部。

  蒋才培表示,此次自愿捐款给党组织,与全国人民一起共抗疫情,只是尽一点自己的微薄之力,这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

  在国内的疫情趋于稳定之际,蒋才培高度称赞国家采取措施迅速,防控工作落实到位,切实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他这种心系国家,不忘初心跟党走,助力抗疫的奉献精神,在侨界起了表率作用。


04-5.jpg

为翔安侨村编“村史”

        2008年6月,翔安首本“村史”《澳头今昔》终于印刷好了。很多海外乡亲看后,都流泪了——因为这本书勾起了他们的乡愁。这本书的作者正是蒋才培。

       为了给侨村澳头留下些史料,虽已经80多岁高龄,但蒋才培却常常写到凌晨一两点才睡。终于,他用了六年的时光,完成了。“很受华侨喜欢,后来都不够,又第二次印刷……”

       因为是归侨,文笔又好,1983年新加坡同安会馆成立53周年,要出纪念“特刊”,蒋才培被邀请过去,协助编辑了三个月。此后,1992年他参与编辑《同安华侨志》、2012年又参与编辑《同安华侨史略》等书籍,为研究同安侨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在编辑的过程中,很多人说“澳头是有名的侨村,很多海内外澳头人,知道澳头村有那么多好素材——历史悠久、名人很多、华侨也多”。不时有人建议蒋才培也编一本关于澳头的书。蒋才培慢慢萌生了编辑一本澳头“村史”的想法。

       2002年,蒋才培开始收集、整理材料,“60%来自我以前编过的书里,其他部分,我得去搜集。”由于白天忙,他只能晚上整理和编写,有时写到凌晨一两点,经过6年的工作,2008年,这本名为《澳头今昔》的“村史”编写完成,共分五部分,包括历史大事、古迹、传说、人物、村俗等,全面记录了澳头的村史及各个历史时期勇于开拓、北上辽宁、南下“番邦”涌现的杰出人物和海外侨领。书中还配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老照片,用鲜活的文图诉说澳头的今昔,也将海外赤子热心家乡建设事业的事迹和深厚情感铭记于史。

       书编好了,但在印刷前麻烦又来了——钱不够,就在这时,新加坡的乡亲知道了,纷纷捐款给予支持;村委会和老年协会、村民等,也掏钱帮他。而这些都源于蒋才培在侨界的良好口碑。


把“侨”的优势做到极致

       1932年冬,蒋才培跟随母亲从新加坡回到家乡澳头,就读于澳头私立觉民小学。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家迁居马巷。蒋才培继续就读于马巷中心小学,后升入南安一中。在学期间,他以“勤有功,嬉无益”自勉,勤学苦练,还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抗日宣传活动。

       蒋才培中学毕业后,就开始从事教育工作。1943年起先后在同安县多个小学任教。1947年加入中共闽西南地下组织,在校长身份的掩护下从事革命活动,曾因活动暴露,遭国民党当局派兵围捕,后虽脱险,但学校和家庭却遭破坏。1949年9月同安解放后,他被分配到第五工作队搞支前工作。1950年2月他被派去接管洪钟学区,任校长、团支部书记,1954年5月被评为优秀团员,1956年被评为教育界先进工作者,1959年秋他兼任同安第五中学首任校长,1961年秋被调往马巷学区任校长。

       1984年,他担任同安县侨联副主席后,立足本职,针对来信来访,都一丝不苟地亲自落实。他牵线搭桥,不管是海外乡亲回乡寻根谒祖、还是国内侨眷找寻海外亲人,都尽心尽力。

       不管是教育界还是侨界,因为是归侨,蒋才培始终将“侨”的特色贯穿于工作当中,把“侨”的优势做到极致。他的朴实、无私得到了海内外乡亲的信任。


他是侨胞的贴心人

       上世纪60年代,蒋才培调任马巷学区校长,看到马巷中心小学因校舍不足而制约了发展。蒋才培极力争取当地华侨李礼阁为马巷中心小学捐资建造了办公楼、教学楼等。蒋才培的尽心尽力赢得了海外华侨的心,他成了海外侨胞的贴心人。1985年,李礼阁先生再次在家乡投资扩建同安第十中学校舍时,特地到同安县教育局指明要由蒋才培代理建校事宜。蒋才培义不容辞尽力协助,直至完成。

       此后,蒋才培还为马巷中学及当时马巷辖区的内官、山亭、萃英小学等的扩建校舍、增添教学设备争取到了海外侨胞的大力资助,在当时为同安区的教育事业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其中李礼阁先生捐赠数额巨大,因此获得了福建省人民政府颁发的金质奖章。

       1985年,蒋才培到新加坡争取同安会馆投资同民医院,组建医疗巡回队,以解决同安辖区内边远地区群众的看病难问题。同安会馆孙炳炎主席带头捐献一辆车,后逐步发展至六辆,车里装备了X光、心电图等器材、药品、医务人员,定时定点在同安县21个偏远乡村、海岛进行巡回诊治,为这些地区的农渔民带去不少方便。巡回车队的建立在当时是全国罕见,省内首创的壮举,体现了海外乡亲对家乡的殷殷深情。蒋才培勤恳的付出也得到了海内外侨界人士的一致肯定。

       蒋才培还积极引导海外侨胞参与家乡公益事业的建设。他积极牵线搭桥,引导旅居加拿大、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的乡亲捐资,在家乡澳头村捐建学校校舍、重建妈祖庙和蒋氏家庙、苏氏家庙等。他还亲自执笔撰写碑记,捐资芳名录石碑等,使之铭记于史,永垂后代。


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

       退休后的蒋才培总是以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为己任,以“老牛明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精神鞭策自己。

       2016年6月,一支由南洋职业学院学生和关工委老同志共同组成的“寻觅红色足迹小分队”活跃在翔安区的革命基点村,收集整理红色资源,开展革命传统回忆教育。这是厦门南洋职业学院党委、关工委和翔安区关工委合作,创新开展的一项学生党章党史教育工作。小分队每周走进翔安区的一处革命基点村,足迹遍及翔安彭厝村、沙美村、山亭村和澳头村。

       在澳头村,蒋才培虽已高龄,但仍热情地带着南洋职业学院学生参观当年觉民小学临时校舍,回忆革命经历。学生们听着蒋才培的讲述,仿佛回到了他年轻时利用小学校长身份,开展地下工作的那个惊心动魄的年代。

       蒋才培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学生们获益良多。“革命老前辈做出了很多牺牲,我们应该把这些故事记录、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参加活动的学生说。

       看着学生们一边聆听回顾革命历史,一边做好文字、图片资料的收集,蒋才培一脸欣慰。

04-6.jpg       蒋才培老人带南洋职业学院学生参观当年觉民小学临时校舍,回忆革命经历。


下载鹭风报1462期04版 厦门市侨界先进典型系列报道
相关新闻

要闻|专题|侨乡动态|海外侨讯|人物|副刊|热点专题|数字报|海外版

版权所有© 厦门鹭风报社 闽ICP备19003249号-1 CopyRight © Xiamen Lufeng Weekly.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厦门市新华路78号华建大厦7楼鹭风报社 邮编:361003 投稿信箱:lfb1956@126.com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375号

鹭风报 扫描二维码关注鹭风报
随时随地收看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