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创刊于1956年,发行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当前位置:首页 / 副刊 / 新闻详情 < 返回
一路走来

发布时间:2020/05/01作者:林红晖来源:点击量:7003鹭风报1461期08版 副刊

       一日之计在于晨,7点刚到,杏林大桥开始拥堵缓行,桥底、引桥、桥面,瞬间被车流填满。惊蛰,春分,谷雨,木棉三角梅正盛,城市烟火气渐旺,新冠疫情防控向好,社会全面复工复产,4月,高三年初三年也陆续开学,一切逐渐恢复常态,慢慢显现春日生机。随车逐行,这条路走了好多年,如今起点依旧,终点更远。

       右拐进入集杏海堤,这段海堤连着高集海堤,统称厦门海堤,曾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担负着319国道与鹰厦铁路的运输重任,是铁路进入厦门岛的唯一通道,在当时它与武汉长江大桥等建筑并称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历史烽烟里的建设离不开一个伟大的人物“陈嘉庚”,惊涛骇浪里铸就的 “海堤精神“已经成为厦门精神之一。如今,它依然托举着厦门轨道1号线从这里经过,成就了最美的地面海景地铁,连接岛内、集美老城、杏林、集美新城和厦门北站,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

       车到集美学村,“闽海之滨有我集美乡,山明兮水秀,胜地冠南疆”,我在这里学习、工作和生活了近30年。这里,从幼儿园可以一直读到博士后,“春风吹和煦,桃李尽成行”;这里,一个不朽的名字与日月同辉,“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向内1公里,是我工作了25年的地方——集美中学,百年老校,新时代正蓄势再出发,巍峨南薰楼,雄伟道南楼,如今只能远眺和祝福。

       思绪来不及转换,已经见到“集美校友会馆”几个金黄大字,黄永玉所题,这个老头,独特的集美校友,无愁河上的浪荡汉子,纵横自由的文艺鬼才,2018年在北京见了真尊还合了影。在那屋檐下,那几个老头还在天真着,忙碌着,“红晖老弟啊”“红兄红哥啊”“昂晖啊”,那些日子,任镜波老师、陈经华老师、钟国平老师,对我的称呼时时亲切响起。集美校友总会,也许无法再“秘书”,也许不能再“理事”,但他们的“诚毅”于我,已然“心中藏”。

       过了集源隧道,开始提速,同集路,畅通无阻,不设红灯。一条发展大动脉,连接了同安集美,通向了四面八方,车轮滚滚,满载着无数的经济,承载着无数的希望。

       红绿灯,等待入城。同安,晋太康三年(282年)置县,厦门最大的行政区,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闽南“金三角”的中心地带,重要的交通枢纽,2019年全国百强区。吴夲、苏颂、陈化成、辜鸿铭等名人辈出,陈嘉庚先生出生的集美社,原属泉州府同安县。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秀丽的自然人文景观,千年“银城”正在焕发金光,新时代,富美同安,气势如虹。

       缓慢驶进同安一中,新的工作单位。大轮山下,梵天寺旁,远眺双溪入海,自古读书圣地,宋代理学大家朱熹曾在此设堂讲学,同中学府,享誉八闽。看今朝,同安一中已成市直属学校,兴办滨海新校,不负韶华,只争朝夕。2019年10月,举办同安公立初级中学创办95周年暨同安一中办学78周年。

       陈嘉庚先生与同安一中有过一段不解之缘。1913年陈延香先生等创办同安阳翟小学,1924年增设公立初级中学,简称“同中”,被认为是同安一中前身。小学和初中的创办得到陈嘉庚先生资金、人力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1934年初中被政府勒令停办。

       1940年10月底,陈嘉庚先生在莲花垵柄村视察,认为政府禁设学校绝无理由,决定办“集美初中同安分校”,拨款调人,筹备迅速,3个月后开始招生。因不准私立学校设立分校,1941年1月11日,陈村牧校董从永安来电:“教育厅不准办分校。”1月20日停止,移交给县政府,集美初中同安分校一共存在84天。2月中旬,在集美初中同安分校基础上办起来的“同安县立初级中学”开学,同安人称之为“同中”。因设备极其简陋,故仍用集美学校的开办费和课桌椅,此后办学也深受集美学校影响,有着不少联系和许多关系。

       打开办公室,案头叠放着几份按新址寄来的报刊杂志:集美校友总会的《集美校友》杂志,老王文津、季玉校友的《集美报20年作品集》,瀚明王仔的《集美风》,林希社长的《鹭风报》,一种嘉庚情怀鞭策勉励,一份集美牵挂割舍不弃,一股华侨气息环绕难拒,一条诚毅道路且行且惜。庚子本命年,踏上新征程,文建兄草书苏轼《定风波》名句“一蓑烟雨任平生”相赠,实乃一路走来最真实之写照。

       新冠病毒,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是建国以来的一场非常战役,病毒来势之汹、疫情传播之烈、范围扩散之广、全社会所面临的挑战之大,堪称前所未有。支持者,逆行者,奉献者,牺牲者,用他们的坚实脚步持之以恒,不断前行,何其艰辛,何其自豪。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但天堑亦可变通途,不管是“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还是“世路山河险,君门烟雾深”,终是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终是要“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下载鹭风报1461期08版 副刊
相关新闻

要闻|专题|侨乡动态|海外侨讯|人物|副刊|热点专题|数字报|海外版

版权所有© 厦门鹭风报社 闽ICP备19003249号-1 CopyRight © Xiamen Lufeng Weekly.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厦门市新华路78号华建大厦7楼鹭风报社 邮编:361003 投稿信箱:lfb1956@126.com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375号

鹭风报 扫描二维码关注鹭风报
随时随地收看更多新闻